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1-04-171 2021年04月17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这种病可防不可治

专家提醒:防控小麦赤霉病切不可“轻敌”

宁波植保人员在田间查看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最近,全省迎来了一波较明显的降雨,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持续的雨水在促进春花作物生长的同时,也给病虫害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有关专家提醒,眼下,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也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受入春早、气温高影响,今年我省小麦生育期较常年偏早5-10天,当前小麦田间生育进程差异大,扬花期长,阴雨天气十分有利于赤霉病流行为害,广大农民切不可“轻敌”,要积极落实防治措施,全面防控小麦赤霉病。

  未雨绸缪抓预防

  连日来,宁波市各级植保部门积极行动,组织农民和植保服务组织抓住雨停间隙,全面落实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防控战已全面打响。宁波市农技推广总站植保小分队先后来到象山县西周镇、慈溪市观海卫镇和江北区慈城镇,实地查看了田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并与大户进行了交流。技术人员告知种植大户,近期阴雨天气较多,今年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要抓好预防措施。

  针对今年防控工作,植保小分队指导农户要采取以下防控措施:一是由于今年前期低温影响,一些田块小麦主茎冻死、冻伤,导致不同田块以及同一田块的不同区域小麦花期不一,要准确把握田间小麦花期做好预防。二是部分农户在3月底未下雨时已开展了1次防治,针对当前出现的连阴雨天气,接下来要采取第2次、甚至第3次防治;一些地方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发生普遍,应做好兼治。三是在防治中,由于田间湿度大,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并在防治中选用高效对口药剂,以确保防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市累计出动防治力量近500人次,开展小麦病虫防治面积近15万亩次。接下来,宁波市各级植保部门将继续加强监测预警,积极指导农户落实后续防控措施,及时解决农户在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年小麦优质丰产保驾护航。

  今年赤霉病发生态势重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烂,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一方面赤霉病会造成小麦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害,病粒率高于4%的小麦就不能收购,影响小麦质量和农民增收。

  植保专家介绍,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侵染的最适时期,尤其是小麦扬花期最易感病,若扬花期遇连续2天阴雨、雾霾或大面积露水天气,日照不足每天5小时,平均温度在15℃以上,将有大面积流行发生的可能。近年来,随着异常气候增多,我省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不仅使小麦产量造成严重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病粒中含有的毒素影响食品安全。

  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150万亩,以“扬麦20”“扬麦12”“扬麦19”等“扬麦”系列品种为主,这些品种对赤霉病的抗病性较差。据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调查,截至3月底,全省主要麦区稻桩子囊壳平均株带菌率为12.5%,高于去年及常年,田间菌源基数满足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条件。另据省气候中心预测,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以过程性降水天气为主,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降雨天气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也有利于后期赤霉病菌为害。所以,今年我省小麦穗期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

  近年来,赤霉病在我省连续多年发生大流行,严重影响春粮生产安全。为切实做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要求各地压实防控责任、强化监测指导、落实关键技术、加强信息调度,切实打好防病保产攻坚战。

  防治技术抓三点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防控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植保专家指出,必须立足于预防,综合施策,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全面实施二次预防,确保防治效率和效果。

  一是要适期用药。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坚持“适期防治,见花打药”的原则,在小麦始花期第一次施药,5-7天后第二次施药,连续防治两次。如始花期遇连阴雨天气,要抢雨停间隙施药。

  二是要对症选药。防治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等,兼治锈病可选用三唑类药剂及其复配制剂。

  三是要科学施药。施药时要用足水量,采用细喷雾,喷药要均匀,避免漏喷,药后6小时内下雨,需及时补治。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本报记者综合

  辅助阅读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征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是我省小麦的主要病害。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流行受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菌源量、品种抗性、农业生态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小麦抽穗后的温度条件都能满足病原菌发育生长,流行的关键是阴雨天气。当春季平均气温在9℃以上,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和长时间结露天气,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就可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