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刊 A03 2020-09-261 2020年09月2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刊

“浙”里丰收,快乐论稻

水稻品种哪个强?田间展示比高低

  □本报记者 李军 

  清风徐来,稻香浮动。9月25日上午,阳光明媚,一场声势浩大的水稻界“华山论剑”——2020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暨庆丰收活动(以下简称“水稻大会”)在嵊州市良种繁育场火热举行,500多亩示范稻田展示基地里,446个水稻良种迎风招展,颗粒饱满,水稻专家、种业人员等齐聚一堂,看禾选种。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水稻优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全力打造展示示范平台,不少优良品种不仅在我省得到了大力推广,还在广西、福建、江苏、江西、上海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水稻产区的水稻品种结构优化和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较往年,今年水稻大会规模更大、品种更多、效果更实在,有力地贯彻落实了中央“六稳”“六保”和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等部署要求,进一步助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建设“重要窗口”增添了更多“三农”风景。

  展示规模历年之最 

  自2017年我省在嵊州成功举办首届浙江水稻新品种大会以来,水稻大会已走过4个年头。

  记者从省种子管理总站了解到,今年水稻大会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有关专家,江、浙、沪、闽、皖、赣等省市的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省内相关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等共计300多名嘉宾代表参加,展示规模为历年之最。其中,参展品种达446个,包括展示水稻新品种260个,区试参试品种186个;参展品种类型多样,除了常规的单季籼稻、粳稻、籼粳杂交稻,还有13个特殊类型稻和16个稻种质资源;参展企业达46家,涉及湖南、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广东、浙江、广西、四川等9省(市、区)。

  “今年是我们第4次参加水稻大会。这次‘水稻群英会’,我们带来了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嘉兴市农科院联合研发的‘嘉禾优7245’‘嘉丰优2号’等7个米质优、产量高的水稻品种。感谢水稻大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信息互动交流的好平台。”作为水稻大会的“老面孔”,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小平如此点赞。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近年来,我省通过连续举办水稻大会,评选出了“中浙优8号”“甬优1540”等一大批优、新、特品种,加快了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为我省乃至全国的水稻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省水稻主导品种面积占比已达75%以上,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优质水稻品种推广面积占比超60%。

  展示品种更加优质 

  品种是种业的“芯片”。在水稻品种核心展示区,记者发现今年展示的水稻品种更注重减肥节药、生态种养。在种植过程中,深入践行生态循环农业理念,充分运用性诱捕器、稻蛙共生、生物农药等多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段,综合防效可达90%以上,提效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展示区内,通过审定的品种中,米质达部颁三等以上的优质品种占比达78%;稻瘟病中抗以上品种67个,占比达50%。

  今年的水稻大会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品种展示与本地区的相关产业结合,首次开辟了12亩专用稻专区。适合酿制黄酒的“绍糯9714”“嘉65”“光明糯2号”和“太湖糯”4个品种,适合制作年糕的“秀水134”“秀水14”“甬优538”和“嘉优中科10号”4个品种,以及我省首个适宜糖尿病人食用的“浙大宜糖籼1号”和锌含量为普通大米3倍以上的“浙大锌稻”等10个专用稻品种甫一“亮相”,就成了与会嘉宾眼中的“热宠”。

  “通过有针对性地选育专用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稻米衍生品品质。”嵊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今年展示的“秀水134”等稻米品种,具有香、糯、嚼劲好等特点,且耐储存,非常适合制作嵊州年糕。为此,今年,嵊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嵊州小吃产业协会,启动了粮食产业延伸工程建设,以加工年糕为主,通过拓展市场、统一制作、提供专用稻米、建立可追溯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嵊州年糕等本土特色小吃的口感和美誉度。

  作为重磅戏,今年水稻大会评选发布了“华中优1号”等10个籼粳杂交稻品种、“中浙优H7”等5个杂交籼稻品种、“浙粳99”等5个常规粳稻品种,共计20个优质绿色的水稻新品种成为今年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推荐品种。

  展示效果更为实在 

  今年的水稻大会上,交流合作依然是“重头戏”。为着力推进长三角地区种业合作发展,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所签署了合作育种协议;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农科院签订了品种转让协议;杭州市种业集团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签订了节水抗旱稻品种经营权转让协议。

  为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落地,今年水稻大会还专题举办了“之江论稻”论坛。论坛上,院士谈水稻育种、我国水稻种业发展形势分析、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展望等专题讲座精彩纷呈,吸引了一批水稻从业者认真“取经”。

  此外,今年的水稻大会结合“庆丰收、迎小康”主题,拉近了科研育种、企业、种植户以及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把高大上的科研育种与普通百姓的餐桌紧紧联系在一起。专用稻展示区、旱稻展示区、立体种养展示区等,处处呈现出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彩色稻在田间“绘制”了“全面小康”和“稻梦空间”等主题画,与四周种植的孔雀草、百日草、波斯菊等花草品种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影。组委会还在活动现场展示了宁波年糕、嘉兴粽子、湖州麻糍、龙游发糕、遂昌长粽等30多个地方特色米制品,更是让“吃货”们望之食欲大增,食之大呼过瘾。

  “今年的水稻大会有得吃、有得看、有得玩,不虚此行!”从嵊州市区来参观大会的市民支玲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