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农业安全 A07 2020-09-121 2020年09月1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7版:农业安全

这些是毒蘑菇,采不得!

  日前,一则新闻报道让人揪心: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近一个月来已收治4名儿童患者。其中,仅有一名1岁半儿童幸存。

  杭州的森林资源较好,因此野生菌类非常丰富,每年6—9月是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期。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韩省华说,20多年来,他已采集了700多种数万份菌类标本,常见的毒蘑菇有51多种。其中,最常见和分布比较广的毒蘑菇有:白橙黄盖鹅膏菌、斑纹丝盖伞、块鳞灰毒鹅膏菌、肥脚白鬼伞等。“这类毒蘑菇大多生长在野外的树林里、杂草丛中、城市公园、校园的树下和草丛中,杭州五云山、小和山、玉皇山、孤山以及靠近山岭的区域都可能有,毒性很大。”韩省华说。

  有人自认为,可以通过一些常识来辨别野生蘑菇有没有毒。然而,这些所谓的“独门秘籍”并没有用。比如,有人觉得鲜艳的蘑菇有毒,不鲜艳的无毒。其实,有些色彩不鲜艳,长相平平的野生菌也有毒,比如白毒伞。还有人认为,毒蘑菇会使银器、大蒜、大米等变黑,只要用银针一试就知道有没有毒了。实际上,毒蘑菇和这些物品接触并不会产生反应。此外,还有说法认为生虫的蘑菇没有毒,然而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虫。

  因此,专业人士提示,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可食用的野生菌,切莫擅自采食。一旦发生中毒,要赶紧进行催吐,并携带剩余的蘑菇样本立即就医。 宗禾

  链接:杭州地区常见毒蘑菇

  白橙黄盖鹅膏菌

  子实体较小。菌盖初期卵圆形至钟形,后渐平展,中间稍凸起,白色。菌褶黄色,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大,苞状,白色,有时破裂而成片附着在菌盖表面。

  肥脚白鬼伞

  子实体小,白色。菌盖直径2—5厘米,扁半球形,开伞后中央凸起,具有细小、松软易脱落的污白色鳞片,味苦。菌褶白色,离生。菌柄细长白色,空心,基部膨大呈球形。菌环生菌柄之中部。无菌托。常在园中地上或稀疏的林地上群生或近丛生。

  斑纹丝盖伞

  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6厘米,扁半球形、钟形至斗笠形,顶部凸起,黄褐棕色纤毛状长条纹幼时有白色纤毛,边缘开裂。菌肉污白色。菌褶浅灰褐至褐黄色,边缘白色,直生。菌柄长3—8厘米粗0.5—1.2厘米,污白至浅黄褐色,有纵条纹,弯生,基部稍膨大且色浅内部实心。秋季生林地上。

  鳞柄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中部凸起略带黄色,边缘无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菌柄细长圆柱形,有显著的纤毛状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菌环生菌柄之上部或顶部。菌托苞状。夏秋季于阔叶林地上单生或散生。其毒性很强,含有毒肽及毒伞肽毒素。与栗、高山栎以及松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