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种业 A05 2020-09-121 2020年09月12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5版:种业

改良一个品种,致富一方百姓

沃科军在展示杜鹃新品种。
  “再过个把月,‘红美人’又可以上市了,预计每公斤能卖到40元。”看着即将上市的柑橘,老黄黝黑的脸庞笑容灿烂。

  黄全勇种柑橘已有20多年,之前种植的普通品种收购价最多每公斤4元,一亩地收入两万元左右。5年前,在当地致富能人、柑橘种植大户顾品的帮助下,他改种新品种“红美人”,收入如火箭般跃升。去年6亩地投产,净收入有60多万元。

  同一片土地,亩均收入增长了4倍。一个品种改良带来的效益之变令人惊叹。

  风靡大江南北的象山“红美人”柑橘,一时成为高效农业的风向标。为了推进柑橘改良行动计划,晓塘乡大力引导更多的种植户从田头“刨金”。去年,晓塘乡“红美人”柑橘投产面积1200亩,亩均产值突破10万元,种植户直接受益超亿元。

  所谓田头“刨金”,就是发动家家户户农民依托土地资源,通过不断改进品种,倾力打造品牌,以科技支撑引领,发展既有市场需求,又有高经济效益的特色优势种养业,这是乡村产业中最传统又最基础的一条现实路径。

  宁波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长期以来,从奉化水蜜桃、草莓,余姚和慈溪的杨梅,到宁海土鸡、白枇杷,农民在田地上开辟的就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一条从比较效益低下的传统农业老路转向绿色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新路。

  科技赋能,品种升级增效。宁波北仑区柴桥以产西洋杜鹃闻名的沙溪村,杜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千亩。80后“花二代”沃科军通过介质栽培和品种创新,引领传统花木走出新市场。

  “园里有1200多个品种,其中我们有21个自育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沃科军说,自己育种成功后,再把好的品种推介给其他农户种植。郭巨花农郑均辉在他的指导下,尝试种植100亩杜鹃新品种。目前沃科军带动二三十户花木种植户共同致富,亩均产值可达5万至6万元。

  厉晓杭 孙吉晶 康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