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浙江农技推广 B03 2020-08-291 2020年08月29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B03版:浙江农技推广

退养还田 种稻增绿

农民说:老底子味道回来了

  蓝天白云,500亩的碧绿水田上,一幅“鱼戏莲叶图”跃然大地,一群白鹭从稻田上空飞过,远山如黛,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田间劳作,像是走进了一幅山水画。 

  下午2点,正是一天中日头最毒的时候,周武群扛着锄头走在田埂上,时不时弯下腰来拔掉两株刚冒头的杂草。“最近天气不错,估计又是个丰收年。”周武群说,这几天他种的3D彩稻田成了网红地,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和周边村民来打卡。

  周武群是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板桥村人,养过虾,卖过热水器,2018年开始种植水稻,是双浦镇启动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后第一个种粮大户。

  “10元以下就不赚钱了,虾又敏感,高温、捕捞、运输都会导致大批死亡,收入很不稳定。”曾经的沼虾养殖户周武群说。据他回忆,2001年开始养虾时,效益还不错,可是到了2005年当地甲鱼、沼虾等水产养殖几乎达到饱和,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周武群不得不一边养沼虾,一边慢慢转行做热水器生意维持生计。“身边绝大多数养殖户没能转型,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遭到破环。”周武群回忆说。

  2016年底,双浦镇启动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喊响了“为双浦大地减负”的口号。

  2017年春节过后,双浦镇自西向东分期推进土地流转,至2018年底累计流转土地3.2万亩,完成土地清表复垦,累计拆除农用管理房1300余处15万平方米,清腾甲鱼塘、鱼塘1万余亩。

  “我搞养殖之前也是农民嘛,双浦土地流转,我是第一个回来种地的人。”周武群说。“以前种地是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土地有镇里实施生态修复,有农科院提供优质种子,收上来的稻子由国家收购,万一碰上天灾绝收,也有农业保险可以保底。”重操旧业的老周如鱼得水。“因为我们不打农药,这些年来这里的白鹭越来越多。”看着田间地头悠闲漫步的白鹭,周武群笑着说。

  2018年3月12日,双浦大地掀起了阔别已久的春耕春播热潮。经过3年连续耕种,2020年双浦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000余亩,种粮大户增加到了5家。双浦镇农办主任郑生安说:“现在整个双浦镇有稻田8500亩,预计明年将超10000亩,可以直接吸纳周边劳动力100余人,一个种植户年收入可达20万元。”

  周武群喜滋滋地说,现在种植“中超16号”品种,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超级水稻”,最高亩产可达950公斤,种植常规粳稻,亩产也可达到700公斤左右。除了恢复粮食生产,双浦镇同步引进了蓝城·双浦原乡、人文园林等大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加大果蔬、花卉、苗木种植。如今,从钱塘江岸至灵山脚下,一望无垠的万亩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现在稻子还不够高,我准备等再长高点在我们田边搭个观景台,到时候稻田画的效果就更好了。”周武群说,“现在每天晚饭后周边的居民都喜欢来田边散散步,大家都说老底子的味道回来了。”

  毛长久 方琳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