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显著 综合成本相当
宁波试点全生物降解地膜成效明显
孙吉晶 徐铭怿 仇丹娅
![]() |
覆盖在单季晚稻基地里的全生物降解地膜,3个月后就能自然降解。 |
据朱文荣介绍,3个月后,覆盖在稻田里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会自然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宁波市农技推广总站相关人士表示,水稻田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这在全市还是首次。
新型地膜会“自动消失”
日前,在宁海县越溪乡绿色城堡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工人一边栽种秋大豆,一边为农田铺设全生物降解地膜。“这种新型地膜成本比普通地膜高,但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没有副作用。”合作社负责人陈乾明说。
去年,绿色城堡专业合作社在作物地里首次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开始尝到甜头。陈乾明说:“大豆收获的时候,全生物降解地膜正在自然分解,大多成了絮状,后期可以完全降解,不会有残留,不需要再找工人揭掉回收,省了一笔人工费。”
宁波市农技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范雪莲告诉笔者,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料、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新型薄膜。这种薄膜大多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抑制杂草,且能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范雪莲表示,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后期会自动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腐殖质等产物。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不仅能节省地膜回收成本,还有助于土壤生态改善和农田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用上新型地膜,玉米收获后,地膜直接分解在土里,不用捡拾,省工省时,很环保!”在宁海县胡陈乡立新特菜合作社,正在播种大田玉米的合作社社员郑永乾高兴地说。
“那块地用的是普通地膜,基本不降解,满地都是。”在立新特菜合作社负责人王爱华看来,普通地膜由于长时间无法降解,长此以往将阻碍农作物的根往下生长,而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试验田,第二年作物发育基本不受影响,长势较好。
宁海地膜种植玉米已有20多年了,地膜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土壤温度、保墒、减少杂草和病虫害,正因如此,农作物使用地膜栽培显得十分必要。然而,普通地膜在农作物采收时虽进行了人工捡拾,但不能做到彻底清除,残留在地里的地膜势必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起初农民用厚度为0.008毫米的薄地膜,这种地膜难以全部回收,容易产生农业面源污染。”宁海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透光和拉伸强度,跟普通地膜没有太大区别,其优势在于能保护土壤、减少“白色污染”,从今年在西瓜地和玉米地做的试验来看,效果比较理想。
两种地膜综合成本相当
据了解,普通塑料地膜成分为聚乙烯,降解时间长,残留在土壤中,使土壤透气、透水性变差,影响作物产量。
为促进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近两年来,余姚、宁海等地在毛豆、玉米、马铃薯、西瓜等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示范。综合来看,全生物降解地膜除了有普通地膜的增温保墒抑草等作用外,农作物生长后期降解膜会自然分解,不需要揭掉回收,综合效果较好。
如在毛豆生产中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4月初覆膜,60天左右地膜开始破裂。到了6月底毛豆收获后,对土壤进行深翻、旋耕作业,未出现地膜缠绕现象。7月中旬,田间基本找不到地膜碎片。同样,应用在马铃薯和西瓜两种作物上,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优势也非常明显。从分析来看,不同厚度的降解地膜随着温度升高、雨水增多,降解速度会越来越快。从增温效果看,10微米和12微米降解地膜对比普通地膜,优势突显;从产量来看,12微米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比7微米普通地膜增产7.7%。此外,从埋地情况来看,6微米和8微米降解地膜60天内基本分解,10微米和12微米降解地膜90天内基本分解。
余姚市农技推广站副站长郑华章表示,全生物降解地膜前期覆盖效果与普通地膜基本一致,具有增温保墒作用,能使农作物提早上市。使用后进入碎裂期,可把植株残体和降解地膜一起翻耕,不会缠绕机器,地膜分解在地里免回收,无污染残留,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据了解,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价格是普通地膜的两倍,如在毛豆栽培中使用8微米和10微米两种不同规格的降解地膜,每亩成本分别为150元和200元,而使用1米宽的普通地膜每亩成本为60元。
“全生物降解地膜每亩使用成本比普通地膜高90元左右,但在生长期过后,可直接翻耕,节省了人工捡拾成本和地膜集中回收处置费用,综合成本与普通地膜相当。”宁海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金伟兴说。
去年以来,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在大豆栽培中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普通地膜的话,要在大豆采收后进行人工收集,相当费工,而且收集不干净。同时,深翻、旋耕时机器容易被地膜缠绕,影响作业。使用降解地膜后,拖拉机旋耕作业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合作社负责人秦伟杰认为,降解地膜的直接成本要高于普通地膜,但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农膜无害化是大势所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用地膜在我国得到大面积应用,并逐步成为继种子、农药、化肥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然而,曾经为农业增产增收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普通地膜,其弊端日益显现,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为推进受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分别在宁海小宋村、青珠农场和余姚泗门海南村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小曹娥南星庵村余姚市佳云西兰花专业合作社开展试点,建立玉米、西瓜、毛豆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基地和示范基地,推动农膜利用“减量化、循环化、无害化”。到目前,宁海已建立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推广基地25亩,余姚市建立了4个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面积80亩,农户反响良好,示范效应明显。
宁海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计划出台相关政策,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建立其他农作物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基地,进一步扩大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面积。
宁波市农技推广总站相关人士表示,全生物降解地膜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废弃农膜回收问题,杜绝农田“白色污染”。随着国家土壤治理政策的落地执行,全生物降解地膜终将逐步取代传统地膜,掀起一场农田“绿色革命”。为推动农膜无害化利用,宁波市将在毛豆、玉米、马铃薯、西瓜、包心菜等农作物上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从目前各地试验情况来看,全生物降解地膜较适用于露地蔬菜短季栽培。而在大棚中,因地膜未被雨水直接冲淋,降解周期会比较长。另外,降解地膜的韧性相对较差,使用中要注意技术配套,避免出现地膜破损等情况。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做好田园清洁工作,清除根茎等前茬作物的枯枝残叶,防止覆膜时地膜被戳破;二是畦面要平整,防止覆膜、播种机行走时泥块戳破薄膜;三是杂草要封好,防止杂草顶破薄膜;四是薄膜要压实,地畦两边压膜泥块要密集。
孙吉晶 徐铭怿 仇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