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布局垂直开发 零占耕地少占农用地
我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试点显成效
杨怡
本报讯 日前,浙江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透露,5年来,我省先后实施生态“坡地村镇”建设试点项目129个,建设用地面积8600亩,涉及农地流转面积近8万亩,所有项目均实现“零占耕地、少占农用地”,试点成效明显。
2015年,为解决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两难”局面,我省试点开展了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用地工作,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优势,实施建设项目用地“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将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山坡地块作为城镇、农村、旅游观光以及绿色产业建设用地,减少各类建设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建设山、水、林、田、城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
5年来,试点工作从如何有效利用好山坡地资源入手,探索建立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环境融合”的山坡地利用机制,在发现和利用景观生态价值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在注重品质的前提下,试点项目彰显了“坡地村镇”建设的区域特色、产业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生动诠释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
在当日的座谈会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我省“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展开专题研讨。
专家们认为,浙江立足土地资源禀赋,以保耕地、保生态、保发展为目标,采取“房在林中,园在山中”措施,实行差别供地政策,灵活有效形成了“两山”转化。希望应强化山坡地开发保护的整体研究、总体规划,加强坡地村镇建设的技术标准制定以及强化对坡地村镇建设的共治共管。
会上还举行了“浙江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优秀成果奖”授牌仪式。德清县裸心谷度假村、建德市乾潭镇胥江村杭派民居新村、湖州市慧心谷绿奢度假酒店等10个项目获得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