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稻田管理须加强
水稻这样预防高温热害
沈伟军
省气象部门预计,未来10天我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省大部分地区仍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除沿海岛屿外,日最高气温可达36℃—39℃。这场高温“持久战”仍会在我省继续上演。
须引起重视的是,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对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我省单季稻正处于幼穗分化期,双季晚稻处于分蘖期。高温天气将给水稻生长特别是处在抽穗扬花期的单季稻造成严重危害,容易发生高温热害。
水稻高温热害,是指当气温超过水稻正常生育温度上限,影响正常开花结实,造成空秕粒率上升而减产甚至绝收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专家介绍,水稻在抽穗时对高温最为敏感,开花时1—2小时之内是诱导籽粒不育的关键时期,第二个敏感时期是在抽穗前10天左右。水稻易发生高温热害的3个时段和症状:
孕穗期。特别是幼穗分化第6期,即抽穗前10—15天,连续5天以上最高气温达33℃—35℃,会造成颖花退化,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畸形率上升,水稻秕谷率和空粒增加。
抽穗扬花期。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尤其是开花当天遇有高温胁迫,造成花药的开裂率降低,影响开花散粉和花粉管伸长,花粉粒失活,导致不能授粉而形成空壳粒,严重影响结实率。最后3片功能叶早衰发黄,灌浆期缩短,表现为“逼熟”现象。
灌浆成熟期。连续5天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5℃,易产生高温逼熟,灌浆期缩短,充实度下降,导致粒重显著降低。
如何预防水稻高温热害呢?专家介绍,可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的措施。高温期间,可采取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或灌深水的方法,以降温增湿,降低水稻穗层温度,保护作物不受高温热害。有试验表明,当气温为35℃以上,田间灌水位为8—10厘米,穗部温度可降低2.2℃,相对湿度增至加3%—4%,扬花期,遇极端高温也可以采取穗层喷水的办法。
施好穗粒肥。在水稻破口前,可亩施4—5公斤氯化钾,以增加植株抗逆性,减少颖花退化和空秕粒,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
根外喷施叶面肥。根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氨基酸营养液肥,可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有减轻高温热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连续数次进行叶面喷肥,既能降温增湿,又能补充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及营养,还可增加对高温的抗性;抽穗扬花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也能有效地降低热害程度。
扬花期灌深水。花期水层保持5—10厘米,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3℃,减轻热害。
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加强对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及螟虫为主的病虫害防治。
此外,在生产中尽量选用耐高温的品种,以减轻高温对品种灌浆结实的影响。同时,可根据往年高温出现规律,适时播种移栽,使一季中稻的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以后,以有效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存在的常发性高温伏旱天气。
沈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