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一版要闻 A01 2020-08-011 2020年08月01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1版:一版要闻

希望田野育英才

——我省推进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综述⑨

  □本报记者 李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实力。

  今年以来,根据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统一部署,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实施人才强农、创新强农的首位战略,创新思路举措,树立鲜明导向,广拓培养渠道,魅力乡村广纳贤才、广育英才。省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0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明确要重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产业经营人才和农村管理服务人才等4支人才队伍建设。

  政策赋能,举措有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省农业农村领域的人才政策和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成长沃土进一步厚植,打造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的目标取得明显成效,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重要窗口”不断夯实着人才支撑。希望的田野,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来创业创新,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考中建功立业,一展才华。

  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

  为美丽田野哺育新时代主体 

  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主体,是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力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至去年底,我省已培育家庭农场4.6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万家、县级以上龙头农企5979家。

  今年以来,根据省农业农村厅部署要求,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为导向,加大力度实施万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鼓励种养大户开办家庭农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农企以及创新引领作用突出的农创客,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成效喜人——

  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实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到目前,全省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农企中,获得技能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已达16万人。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公布的2020年度农业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单中,首次出现了“职业农民”的身影。

  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培育下茁壮成长,为我省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作出积极贡献。衢州市衢江区农创客、淘果园家庭农场负责人饶胜男,返乡接过父母的农场,创新奋斗,成立“淘谷居”公司,经几年努力,已成为省级示范型家庭农场。“农场去年年产值达到了300万元,‘淘谷居’的产值也达到了近千万元。这一切,离不开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帮扶。”饶胜男说,特别是近两个月来,农业农村部门不仅提供了多次技术咨询服务和学习培训机会,还帮她销售农产品。

  据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重点培育省级以上骨干农业龙头企业500家、各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00家,累计培育农创客7000名。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培育农创客6173名。

  知识化技能化职业化——

  为创业创新培养实用型人才 

  人才建设,实用为要。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围绕“知识化、技能化、职业化”要求,全面布局、系统发力,强化协同联动,努力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工巧匠”。

  眼下,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正发力深化“两进两回”行动,把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作为培养重点,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温州市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今年将精准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8000人以上,农民普及性培训2万人次以上;湖州市着力培育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乡村创客、能人乡贤、工匠能手等五类“乡村英才”2300名,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人;丽水市全面开展“新农人素质大提升”专项行动,力求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造就一批农家匠、农创客和乡村振兴“合伙人”……

  “今年,我省将通过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7万名、高素质农民1万名,培养乡村产业经营领军人才3000名,造就大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人才。”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与此同时,各地也不断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努力创新培育地方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品牌,“云和师傅”“衢州月嫂”“缙云烧饼师傅”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得到提升。

  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云和县,早在2005年就开始培育“云和师傅”品牌,把具备技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异地开发经验、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知识技术型劳动者,纳入“云和师傅”。“至今,我县已发展‘云和师傅’695名,后备‘云和师傅’1000多名,带动了中西部近百万贫困农户增收。”云和县农业农村局农训办主任徐仙娥说,近几个月以来,该县又举办了多个培训班,力争全年培育100名“云和师傅”领军人才,进一步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年轻化专业化历练化——

  为乡村振兴锤炼善作为干部 

  懂农业才能善作为,爱农村才能守初心,爱农民才能付真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秉持“年轻化、专业化、历练化”导向,坚持因材施教、因岗施教、岗才结合,加强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骨干等的培养和科学使用,持续做大做强“三农”干部队伍“基本盘”,努力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一懂两爱”农业农村干部队伍。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开展了“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构筑省、市、县3级“三百示范、三千联动”的服务格局。全系统干部广泛深入基层一线、农家田头,排忧解难送服务,把成效反映在农企的发展上、展现于农民的笑脸上。至目前,省农业农村厅已先后组织345名干部、104支服务队(组),带动全系统6375人、1797支服务队,联系10245个村庄、企业和基地,累计开展服务4.5万次。一次次的走访调研、纾困解难,温暖了群众,也锻炼了干部。

  重点工作专班是发现、考察和锤炼干部的重要平台。近3个月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开展争先创优行动,省厅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5+1”工作专班,落实责任,攻坚克难,比学赶超,有效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进一步强化班子配备,优化干部梯队和专业结构,省农业农村厅实施了“百名专业化干部、百名年轻化干部、百名历练化干部”培育计划。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也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和干部队伍。

  根据《2020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我省今年要加强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建设100个产业团队;加强农村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省市县农业农村局长培训和业务骨干培训1000人次;培训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财务人员2万人,培育美丽乡村建设服务领域的乡土人才1000人。

  导向鲜明强队伍,政策得力结硕果。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我省正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根基,“三农”领域引才聚才的“虹吸效应”逐步凸显,广大乡村正越来越成为各类优秀人才追逐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闪亮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