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定靶心 三送强动能 三实筑根基
王浩萍
自省农业农村厅启动“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以来,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提高站位、狠抓落实、对标对表、同频共振,以“三联”定位靶心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活力,以“三送”精准服务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能,以“三实”扎稳底盘筑牢乡村高质量发展根基。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服务5234次,收集各类问题1728个,解决问题1634个,问题化解率达94.56%。
突出“三联”,瞄准靶心增活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绍兴以“联村、联企、联基地”为载体,瞄准主导产业、新兴业态、人才支撑三大靶心,全力扶持“点对点”、助力“手把手”、结对“心贴心”,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瞄准主导产业靶心。以粮食、茶业、蔬菜、畜牧、渔业、花卉、水果、现代种业等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全面实施农业产业提升“2020”计划,重点打造20个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20个品质农业“双十大”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集聚资源优势。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保护和发展,全市现有“大佛龙井”“越乡龙井”两个价值超25亿元的公用品牌,77家经营主体的200多种农产品使用公用品牌。
瞄准新兴业态靶心。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快培育、孵化、扶持一批具有绍兴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乡村经济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及时出台农家乐复工复产指南,发布“放心消费倡议书”,组织56家农家乐申报“绍兴市职工疗休养基地”,5月小长假期间全市农家乐接待游客64.7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达到2351万元,占去年同期的7成。引导发展农家小吃等产业发展,打响诸暨次坞打面、新昌炒年糕、嵊州小笼包、新昌芋饺等品牌,仅新昌炒年糕产值就达5亿元,带动1.5万人就业。加快美丽经济转化,与省农科院开展规划设计深度合作,打造“走进稽山鉴水,寻味‘六美’乡村”(景美、食美、宿美、人文美、产业美、体验美)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
瞄准人才支撑靶心。聚焦引才,推动“两进两回”常态化开展,深化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培育,完成首批105名人才资金政策兑现,加强农创客培育,全市现有农创客405名。聚焦育才,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今年“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农民1.1万人次。聚焦用才,全市完成新一轮2097名驻村指导员派驻工作,实现村(居)全覆盖,现已累计走访农户24317户次,排解问题1379个。
做好“三送”,高效服务强动能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深入田间地头,统筹做好政策引导、精准服务、科技支撑工作,不断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能。
做好政策引导。加速2019年度“三农”扶持政策兑现工作,在3月底前累计兑现“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民生保供项目资金4419.4万元,缓解各类农业主体的资金压力。加强疫情期间专项政策扶持,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七条意见》,加大定向补助力度,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兑现速度,加快叶菜成本价格保险全市扩面,对已参保对象给予保费补助,对未参保的叶菜种植主体推广疫情期间专用保险。加大规模种粮补贴力度,特别是提高全年稻麦播种面积50亩及以上的种粮补贴,有效增强了种粮大户生产意愿。
强化精准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服务精度、准度,加强肥药、种子等农资余缺调剂,推广应用先进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开展茶叶冻害预防与灾后恢复生产指导,截至目前共开展专项指导1200多人次,累计培训农民1660人次。落实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政策,对全市低收入农户实现动态调整,精准认定,目前全市低收入农户3.2万户、4.6万人已实现干部挂联全覆盖。深入企业内部,全面摸排全市368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用工、物资供应、市场销售、项目推进情况,向上争取疫情重点保供企业信贷资金1.2亿元。
提升科技支撑。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推进1个数字乡村示范县(市)和5个以上数字工厂建设。加强与省农科院协作,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落地转化,分享优质资源,建设茶叶、水稻、兰花、菊花品种园。扩大物联网、大数据、遥感技术应用,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推进1个示范区、3个示范乡镇、10个示范基地建设,全市早稻生产机械化率达85%。
强化“三实”,扎稳底盘筑根基
以落实防疫任务、生产任务、安全任务为目标,实现布网防控、保供稳产、特色发展。
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突出重点,对重点风险点实行每日上门监测,彻底排除潜在隐患,推进农家乐行业“浙江安全码”应用。高效防控,实行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衔接,推动农产品生产主体持“一证一码”免检入场。常态监控,布防构建覆盖粮食、猪肉、果蔬等重要农产品信息监测网络,完善风险管理、风险处置和风险发布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和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的风险防范能力。
专班化落实稳产保供。将粮食、生猪以及蔬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农业专班强化落实。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超额完成24.4万亩早稻生产任务。全面推动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建项目复工,启动7.21万亩新建项目。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实施“百场引领、千场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网易味央”等10家万头以上新建猪场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共有规模猪场624家,生猪产业产能恢复明显。
系统化落实发展任务。以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为统领,制定《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方案》,明确7方面内容、26项重点工作以及75项重点指标,编制《2020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点项目计划》,加强工作部署推动。在落实发展任务过程中,积极打造绍兴特色样板,以全域激活理念,打造“闲置农房激活2.0版”。今年全市新引进开发建设项目538个,投资额10.7亿元,激活闲置农房1095幢。按照便捷、规范、数字化要求,全市域推开集体“三资”去现金化管理改革。常态化开展以“一分两清三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理乱堆乱放、清理空倒房,公厕洁化、“三线”序化、庭院美化)为重点的整治提升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评估机制。
作者系绍兴市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