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乡村治理 A03 2020-07-181 2020年07月18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乡村治理

文章导航

桐庐:乡村振兴路上党旗红

  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路,党建引领是根本。

  近年来,桐庐县坚持以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引领乡村振兴,注重做活“党建+”文章,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努力在实践中勾画乡村振兴桐庐样本。

  党建助美丽,

  换来乡村新美景

  来到桐庐县江南镇彰坞村,村口新建的塑石景观气势磅礴,一座座乡间别墅鳞次栉比,穿村而出的天子溪龙鳞坝上溪水潺潺,环村公路沿溪而上,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以前的彰坞村可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因人多地少,又没有好的产业,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改变从“拆”开始。2017年,彰坞村拆除老旧房屋3万多平方米,为村庄发展腾出了新空间。2018年,村里又启动了华家塘30幢杭派民居的统一建设。如今,这30幢民居已全部完工,村民也在年前入住。

  走进七旬老人张花娟的新房子,她正忙着做家务。张花娟说,以前的房子只有40多平方米,没想到老了还有新房子住。

  彰坞村从“拆”中尝到了甜头。2019年,彰坞村从老旧房的夹缝中打通了一条环村公路。“从前我们环村路只能走人,机动车不好开,连自行车都不能骑。现在把它打通了、拓宽了,交通方便了许多。”看着村子变得越来越好,村民张学明话语中满是喜意。

  近年来,彰坞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先后获得杭州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省文明村、省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并入选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在富春江镇芦茨村,作为全省首个乡村慢生活区,这里山环水绕,溪水潺潺。这美丽河道与绿水青山,离不开“党员带头美家园”常态化工作机制。在“美丽庭院家家建、芦茨河道人人护”活动中,党员示范带头每季度开展“美丽庭院大PK”,党员护河队定期负责村内河道日常保洁。在党员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每位党员联系若干户农户,做到“三个管”,即党员先管好自己,再尽好责任管好村里的亲戚、朋友、邻居,最后发挥作用管好身边难管的人,以一拖三,做好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

  “党建+美丽”,一套组合拳打出了党员干部的风采,打出了一处处乡村美景。

  党建带产业,带动经济新飞跃 

  “一个支部一块责任田”“一名党员一棵桂花树”“一个支部一款桂花产品”,桐庐县旧县街道母岭村走出了一条带动村民致富的“党建+产业”发展之路。

  母岭村种植桂花历史悠久。村里有棵“桂花王”,树龄跨越了3个世纪。从2014年开始,母岭村走上了以桂花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过去的母岭村产业单一,集体经济主要来源是贩卖桂花苗木。当时,村民们一旦遭遇苗木滞销,收入就会有起伏。村集体经济因缺乏源头“活水”,负债累累。2016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到10万元,负债达190余万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母岭村以党建为引领,发展桂花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只有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共同打好党建引领牌,以身作则,才能带动老百姓一起干。”村党总支书记邵双贤提出了“一个支部一块责任田,一个党员一棵桂花树”的口号。

  群众要致富,党员要引路,基层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母岭村的60多名党员,每人认领了一棵桂花苗木。眼看着党员带头先行,老百姓们也踊跃加入桂花种植的队伍中。如今,母岭村桂花树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余亩。

  在这基础上,村党组织积极与安厨电商网络营销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加大对村民互联网思维与营销能力的培训,积极培育创建“新零售示范村”。以“家家都有零售店、户户都是销售员”推动村民在家开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村已有130余户农户开办了桂花系列农产品销售微店。今年到目前为止,该村多年债务全部清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180余万元,其中桂花系列产品销售100余万元。

  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莪山畲族乡,就有这样一位荣获桐庐县2019年度担当作为领头雁称号的好书记——黄金源。他放下几千万元的生意回到沈冠村,围绕乡党委建设“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用20多年创业打拼积累的经营发展经验,打造了“稻花畲乡”品牌,在短短两年内让负债累累的后进村华丽转身为全乡考核第一的先进村。

  经过全域土地整治,“旱改水”改造了200多亩水稻田,加上从村民手中流转来的土地,村里共整合900多亩土地统一种植水稻。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粮油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每亩保底收入600元,年底还有分红。

  去年,在浙大专家的指导下,村里实施了30亩稻鱼共作项目,水稻种植不打农药、不施肥料,亩产稻谷550公斤,收获“稻鱼”130公斤,每亩收入达万元。

  “稻鱼共作项目的实施,使2019年我们村的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今年项目面积打算扩大到80亩。”黄金源话语中满是骄傲。

  党建强治理,治出文明新乡风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猝不及防。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桐庐县城南街道金牛村探索推出“三包三不让”机制,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

  书记包村,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出纰漏。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金牛村党总支书记王荣明全面负责金牛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部署、物资统筹、人员统筹、答疑解难等工作。

  网格包片,不让任何一个地方有死角。全村4个网格开展了自查自纠和互查互纠,对卡口设置、查验规范、消毒消杀等进行整改完善,管控到边到角、不留空白。

  党员包户,不让任何一个村民失管失控。为整合防控力量,金牛村党总支第一时间成立党员战“疫”先锋队,实行“党员包户”模式,实现户户有人包、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应的群策群治格局。

  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群众的认可度、支持度。今年,桐庐县凤川街道凤栖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板凳议事、以点带面”三大法宝,多措并举,打响了垃圾分类攻坚战。

  凤栖社区成立于2019年初,辖内共有16个小区,8个有物管小区和8个无物管小区,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为1∶5,小区、企业、城乡接合村穿插交融,可以说是“新桐庐人”密集的一个社区。

  人员结构复杂、居住流动性大、个性化需求多、社会矛盾燃点低,都成为这个新社区面临的问题。一年多来,凤栖社区坚持以党建聚资源、聚合力、聚人心,在一项又一项重点工作中总结、反思、补短,“红色微治理”构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渐清晰。

  在5月6日启动撤桶并“点”前,本着“居民事居民议”的原则,社区搭建“小板凳”议事会,“撤桶并点”工作推进到哪,议事会就开到哪,板凳到哪,问题就解决到哪。邀请居民、业委会、物业等多方代表各抒己见,通过“议”掌握并解决矛盾点,实现15个垃圾厢房点位建设“零阻碍”。

  同时,社区花心思、巧结合、多创意,将垃圾厢房与快递柜联建,让垃圾厢房变身为“多功能”公益亭;开辟“变废为宝”展示区,引导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因地制宜设计建设“时尚小道”,让垃圾分类真正时尚起来,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仪楚/文 黄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