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产业 A03 2020-07-151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3版:产业

余姚河姆渡万亩茭白田成“致富田”

  夏季,余姚市河姆渡镇的“八月茭白”迎来采收季。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农户们将一捆捆鲜嫩的茭白打包装车,直送市场。

  “河姆渡茭白名气一直响当当,这两年更是市场旺销,价格也好。”余姚河姆渡镇罗江村阿六生态农场负责人任月潮说,眼下,茭白的田头批发价是每公斤6元,农场年亩产值有望达到1.5万元以上。

  河姆渡镇茭白种植历史悠久,在河姆渡遗址考古挖掘中,发现7000年前就有茭白存在。自上世纪80年代起,河姆渡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茭白。多年来,在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茭白已成为当地的农业特色产业。河姆渡镇还被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当地的万亩茭白田成为的“致富田”。

  把握商机,小茭白走向大市场

  上午10时许,满身是汗的任月潮从茭白田里劳作回来。这几天,他每天要卖掉3000多公斤茭白,有自家农场产的,也有从周边农户处收的,“我们雇了本地村民采收茭白,每人每小时30元,从晚上10时一直干到次日天亮,保证把最新鲜的茭白送到城区早市。”任月潮说。

  今年52岁的任月潮种了20多年茭白,经历了茭白市场行情的起起落落。眼下,他的农场种植了50亩茭白。他告诉笔者,以前河姆渡农户几乎家家都种茭白,但主要以自己吃为主。上世纪90年代起,镇里指导农户大力发展茭白生产,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并向宁波、上海等周边市场销售。

  “那时候,茭白批发价也就每公斤六七角钱,可城里菜场零售价要高出近3倍。”老任说,正是看中了其中的商机,之后几年,河姆渡镇出现了一批茭白经纪人,一边种一边拓展销售渠道。高峰时,全镇有几百名经销户,把茭白卖到全国各地。

  任月潮在农场边建起了一座保鲜库。笔者走进库房,里面全是一摞摞带着叶子的茭白,蔚为壮观。“库里能存放5万公斤茭白,保鲜一个月没问题。”老任说,现在利用冷藏车,河姆渡的茭白已卖到广州、深圳、江苏等地。

  河姆渡镇农业办干部胡俊峰说,镇里的罗江、小泾浦、中江等几个村是河姆渡茭白的核心产区,品质也最好。最近两三年,河姆渡茭白市场价格有所提高,今年市场零售价每公斤16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不仅摊贩抢着来收,每天很多城区的老年人乘公交车到镇里来买茭白,农民足不出村就能赚到钱。”胡俊峰说。

  优选良种,茭白采收四季不断

  胡俊峰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河姆渡镇茭白种植面积已近万亩,但那时种的都是单季茭,上市时间只有两个月,且品质一般,种植效益一直上不去。

  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把小茭白做成一个大产业?当地在改良品种上下功夫,30多年间,先后选育、引进和推广了30多种茭白新品种,还找到了对付茭白锈病的有效药,解决了茭白种植防病的一大难题。河姆渡镇小泾浦村农民俞宝法说,现在农户大多种植“八月茭”和“浙大茭白”以及本地双季茭等新品种,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几个品种分时搭配,将河姆渡茭白的上市时间延长至8个月,市民一年四季皆可吃到新鲜茭白。“像双季茭白,入夏和深秋各收一茬,亩产量可达万斤,收入比以前翻一番还不止。”俞宝法说。

  科技兴农大大激发产业潜力。进入21世纪后,河姆渡茭白产业向品牌化、标准化转变,制定了河姆渡双季茭白地方标准。2002年申报认证为宁波市万亩无公害茭白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认证为“绿色食品”,2006年建设成为省农业科技示范区河姆渡茭白种植基地、河姆渡茭白种植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生态种养,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2005年,福寿螺被一养鸭户带进河姆渡。这个外来物种繁殖速度很快,产卵数量多,还专吃茭白叶芽和嫩茭白肉,河姆渡茭白面临“灭顶之灾”。

  当地农技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茭白田里养甲鱼,用甲鱼来消灭福寿螺。“甲鱼不仅消灭福寿螺,长得肥壮结实,排泄物还能肥田,实现双赢。”农民钱爱忠说,茭白田套养甲鱼后,每亩收入2万元不在话下,比原来增收5000元。

  目前,河姆渡全镇套养甲鱼的茭白田约2000亩,通过几年的生物防治,基本控制住了福寿螺的危害。但新的产业发展瓶颈又摆在了眼前,那就是劳动力不足。“河姆渡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合茭白种植,但茭白的种植、采收都要靠人工,特别是到了采收季,劳动强度非常大。”胡俊峰说,现在的种植户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肯务农的很少,因为劳力缺乏,这些年当地的茭白种植面积一直慢慢萎缩,目前只有1.5万亩,不到高峰期的一半。

  如何让茭白产业长久发展下去?这几年,河姆渡镇采取了多种措施,实施产销一体化创新提升工程,探索提质增效新路子。“把甲鱼养好,提升品牌影响力,让农民从养甲鱼中赚到钱,继而推动茭白扩种增产。”胡俊峰介绍,此外,河姆渡镇还与科研部门合作,建立了国内首个茭白研究中心和茭白种质资源圃,保存全国各地茭白品种48个,并培育出“河姆渡双季茭白”和“余茭4号”两个新品种,并探索将茭白茎叶加工成獭兔饲料或烧成生物颗粒炭棒销售,进一步拉长茭白产业链。余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