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促进气候行动的浙江探索
![]() |
临安岛石镇黄川村山核桃种植户王灵敏投保山核桃降水指数保险。(资料图片) |
7月4日是“2020国际合作社日”,主题是“合作社促进气候行动”。在当天省农合联举办的相关主题活动中,杭州市临安区农合联执委会主任祝学文、慈溪市农合联执委会主任陈菊蓬、台州市椒江区农合联执委会主任牟暄跃人,分别介绍了当地农合联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探索开展气象指数保险等服务的做法。现将他们的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临安:山核桃花期降水指数保险筑起减灾增收堤坝
临安是全国山核桃主产区,目前有山核桃种植面积60余万亩,年产量1.2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37亿元。临安区农合联联合农林、保险、气象等部门,就进一步降低山核桃生产端风险,探索实施了山核桃花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
经多方调研会商,临安选择在山核桃主产区、“中国山核桃第一镇”的岛石镇,率先开展山核桃花期降水指数保险试点。投保对象为山核桃规模种植经营户,且山核桃种植园连片集中30亩(含)以上,树龄10年以上,产地环境条件符合农业行业标准;保险期间为4月21日—5月20日。保险期间内,累计雨日大于15日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每亩赔款为(降水天数-15)×80×降水强度系数,最高赔偿为每亩2000元,每亩保费140元,区财政和农户按7∶3的比例承担。保险公司依象部门提供的气象监测数据,开展承保、理赔工作。
为使广大林农充分了解山核桃降水气象指数保险,临安区农合联组建政策宣讲队,走村入户讲解保险政策,激发广大农户投保积极性。今年是实施理赔机制试点的第一年,承保的规模种植经营户有25户,承保面积3002亩。在保险期间,当地气象观测点测得连续降水天数18天,日均降水量5.1毫米,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触发了理赔机制,临安人保公司向25户经营主体发放理赔款21.6万元。
该保险试点在帮助农民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的同时,加快了山核桃林地由小而散向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有利于因地制宜推行“规模化经营、全程化托管、专业化服务”的统一生产经营模式,加快推广山核桃标准化栽培、生态化经营、测土施肥、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对发展林药、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推广张网采收、自然落果模式也有促进作用,进而减少山核桃采收人员伤亡。
下一步,临安区将积极争取区级财政资金支持,增加气象指数保险覆盖面,2021年力争山核桃花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投保面积从目前的3000余亩提高到1万亩。同时,优化数字气象布局,促进数据共享。
慈溪: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撑起丰产增收保护伞
杨梅是慈溪主要地产水果之一,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量3.5万吨左右。杨梅上市采摘期短,抗持续降雨风险弱,上市期往往与梅雨、台风期相重合。为增强慈溪梅农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慈溪市农合联从2016年初开始就与市气象局对接,开启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实践。
双方联合制定了《慈溪市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方案》,采用保障适度、保费低廉、财政适当补贴的方式,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梅农自愿的原则,每年适度扩面推广。慈溪市作为全国首批4个“E农险”示范点之一,对杨梅气象指数保险全程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手段开展承保验标,精确完成农户、地块信息采集。
经过两年试点,慈溪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针对连片种植面积在5亩(含)以上,且处于结果期的杨梅果树进行投保,当杨梅在采摘期内遭遇连续2天及以上日降雨量达到10毫米(含)以上,或单日降雨量达到50毫米(含)以上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可进行赔偿。
目前,保险费率为10%,每亩保费为200元。这200元中,宁波、慈溪两级财政共承担100元,镇级农合联承担20—50元,因此,梅农实际承担的费用最多为每亩80元,而每亩保险额度为2000元,保险赔付的金额基本能覆盖农户成本,有效减少了梅农因灾造成的损失。今年,两级财政补助资金已超过250万元。
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因保险起止时间较短,从6月10日起至当年6月30日,因此当地对理赔程序进行了进一步简化:当触发理赔条件时,由保险公司集中批量代为报案,不需要梅农分开进行报案。同时,保险期结束,快速完成理赔工作,程序简便,赔付快捷,梅农满意度较高。
慈溪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2016年试点时只有横河、匡堰镇的33户梅农参保,到2019年底累计参保农户2200余户,承保面积3866亩,保费1050余万元,赔付1200余万元。
椒江:“智慧气象”服务助力农业主体防灾减灾
台州市椒江区位于沿海,是台风多发之地。为了更好地为农服务,椒江区农合联于2017年与区气象局签订《共同推进气象为“三农”服务合作协议》。3年来,双方围绕农业生产、渔业养殖、农产品存储及流通,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联合会商机制,推进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农资应用、农产品营销等环节的应用,强化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帮助农户防范和应对极端气候环境,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聚焦数据收集传输,强化“直通式”服务。椒江区农合联厘清经营主体重点服务内容,实地调查果蔬、鲜花、渔业等专业合作社,主动配合区气象局完成全区农业相关数据的收集与传输,纳入省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库,实时提供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数据,做优线上直通服务,实现气象灾害应急分灾种、分等级“点对点”智慧响应。今年来,椒江区农合联已注册使用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手机客户端50个。
聚焦气象风险预警,强化“扫雷式”服务。椒江区农合联对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基层延伸要求》,利用省、市、区一体化气象预警信息平台,共享电信信息电子显示屏、农村应急广播、气象显示屏、气象灾害预警平台短信用户群、农合联微信群等五大类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利用农合联会员、乡镇供销社、村级供销服务社、农民合作社、庄稼医院和农村连锁经营服务点人员,因地制宜共建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组建专家联盟,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探讨对策。同时,将气象专家纳入智慧农资网上专家医院专家库,通过与专家互动等模式,充分发挥农情气象价值,提高农户应对气象变化的能力。
聚焦气候品质认证,强化“保姆式”服务。为进一步推进“智慧气象”服务,着力编制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联合区气象局把气象信息精细到街道(镇)和农业产业区块,完成了水稻、柑橘、鲜花、渔业养殖等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报告,在“新佳果柑橘”“冬领鲜花”“惠民农机”合作社建成3个小气候监测站,筹建甜瓜、大陈黄鱼等特色农业(渔业)小气候监测站。
同时,着力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区气象局共同推进“柑橘联盟”,选定新佳果柑橘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新佳果”柑橘作为认证品种,根据温度、湿度、光照、雨水等数据,为农户提供气象预测信息。目前,“新佳果”柑橘已获省级优质气候品质认证标志。同时,为粮食、甜瓜、鲜花、大陈黄鱼等多个产业积累数据,夯实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基础。
此外,根据椒江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0-2022年),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发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发展信贷保证保险、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去年,根据极端气候的影响,甜瓜保险获赔543万元,大陈黄鱼保险获赔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