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心悸、运动能力下降、手脚发凉……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有可能是心衰的信号。
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人的心脏就像一台“抽水泵”,当这个“泵”老化、卡顿、后劲不足,无法满足全身基础代谢的需要,就会引发呼吸困难、疲乏无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心衰。
可见,心衰并不是固定的疾病,而是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状态,可以是任何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因而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心衰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近。
据心衰流行病学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心衰患者将近890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占比达74%,说明人口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心衰的概率。
识别心衰的预警信号
呼吸困难 心衰患者碍于肺循环受阻,容易导致呼吸困难。患者时常感觉胸闷、气短,可持续几周或几个月。伴随呼吸困难的同时,可能还会有胸痛或压迫感。
乏力,运动能力下降 很多人在确诊之前,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气短和体力差。有心衰患者表示,跳不了舞,打不了球,活动几分钟就会气喘吁吁,甚至连遛狗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是因为心脏功能降低后,无法保证足够的血液流通到肌肉和组织。
水肿 由于循环障碍导致体液回流减慢,可出现水肿。与肾脏引起的浮肿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肿多先见于脚和脚踝,“一按一个坑”,常在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能够减轻或消失。对于持续肿胀,或者体重莫名增加(24小时内增加1-2公斤),就要高度怀疑了。
咳嗽,咳痰 心衰常伴有持续的咳嗽和咳喘,这是肺部液体积聚造成的,咳嗽的加剧通常是心衰加剧的表现。心衰患者常常咳白色黏痰或泡沫样痰,严重者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或血痰。
心悸与心律不齐 心脏为了补偿供血不足,可能会诱导心跳加速或心律失常。患者感觉心跳加快或不规则,有时伴有不适感。
手脚发凉 心衰患者因为泵血问题,使得更多的血液优先流向大脑及其他重要的器官,这种“厚此薄彼”导致四肢供血相对不足,因而心衰患者常会感到浑身发冷,手脚冰凉。
警惕心衰的导火索
心脏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能够在心脏负荷增加和面临疾病时,通过自身调节来保证正常的血液供给。但是,这种代偿是有限度的,就像弹簧过度拉伸之后,无法复原一样,反映到心脏上就是心肌结构、功能失去代偿能力。
各种能引起心肌损伤的因素,都是心衰的“导火索”。我国住院心衰患者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冠状动脉性疾病,其次是瓣膜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多种病因。
对于心衰的防治,要改变“重治轻防”的状况,比如通过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钾等指标,发现异常尽早诊治。
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