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村有了新玩法

农村信息报 2025年03月08日 徐添城 王啸天 王伊然 翁嘉越

  诸暨市璜山镇溪北村,一个地处吴峰山脚下的传统村落。村龄,280多岁。

  这里的一切都很老——被视为“村标”的13幢古建筑民居,建于明清时期,年岁不小;常住村里的600多位村民,九成以上是老年人,岁数也不小。按照刻板印象,人们大多会认为,这样一个村子,应该没有什么活力可言。但溪北村并没有按套路出牌。这里时常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在溪北,老宅可以是礼堂,老人可以是乐手,整个村子可以是一个沉浸式大型中式婚礼现场。

  传统老村因何吸引新人来?我们决定去村里找找答案。

  小村嫁女儿“嫁”出新思路

  溪北村是怎么和婚庆搭上关系的?村党总支书记马国海讲了一个故事。

  2022年,一位村民准备嫁女儿。本着“不铺张但得热闹”的原则,他在婚礼前期多次征求了乡里乡亲的建议。没想到,在一次次闲聊和玩笑间,他竟意外“组建”起了一支本土演奏团队。

  “在我们村,有几个会吹唢呐笛子,能敲锣打鼓的老年人,平日里自己玩玩。”马国海说,再加上有村民提议,村里的古建筑群气派又庄重,只要稍一布置,就能成为与众不同的礼堂,可办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

  这些话被这位村民听进了心里,他后来与女儿一商量,决定就地取材,在村里把这婚礼办了。

  婚礼当天,全村人都赶来围观。年轻女孩穿上中式礼服,在迎亲队伍的簇拥下、在村民们的祝福中,热热闹闹出嫁了。这也成了女孩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马国海说,如今回过头去看,这场婚礼,对村子同样意义非凡。

  2022年前后,溪北村正处发展转型期。彼时已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溪北村,还没能打造出自己的村庄发展特色。镇村干部也提出过不少“点子”,但总觉得缺少“卖点”。

  这场与古村落毫无违和感的中式婚礼举办之后,大家似乎看到了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白墙黑瓦间,点缀上喜庆的红色,好像也别有一番风情。

  于是,村里开始梳理与婚嫁相关的元素。

  人们想到了在村里开着工作室的木雕手艺人徐步英。十几年前,他手工打造了一顶精致的大花轿,技艺一直为乡亲们所称道。多年来,他也一直做着婚用樟木套箱,身边现成的行头不少。

  听说村里想做中式婚礼的文章,年近70的徐步英欣然加入了“官方婚庆班底”。在他的牵线下,村里很快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超60岁的锣鼓队、一支8人抬轿队和一支媒婆队。

  一切都像模像样起来。马国海和村干部们由此越发坚信:溪北村搞中式婚礼,可行!

  老宅“穿”红装仪式亮起来

  溪北村的老民居造得漂亮。这是几乎所有到过村子的人都会发出的感慨。就以现存完好的、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清代建筑“新一堂”来说,灰白的墙,徽式的檐,青白的门框,简单却精致,一条中轴线串起门厅、大厅、座楼三进,4603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之上,精美的雕饰巧妙呈现,传统中式美学的学问随处可见。

  在这样一个不大的山村里,一口气拥有13幢诸如此般典雅精致的古建筑,对溪北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村民们看来,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这些老式民居,是让溪北村有别于其他村的珍贵存在。因此,一辈又一辈溪北村民主动承担着保护、修缮民居的责任和使命,古建筑的风貌才得以保存得如此完好。

  马国海坦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古建筑并没能给村民带来直观、可持续的效益。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了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直到打造“中式婚礼推广地”目标的提出,大家才感受到,老民居也能有生命力。

  为了让这张品牌打出特色、做出品质,除了村里自立的本土团队之外,溪北村还需要一些专业力量来支持。

  没过多久,有着多年婚庆从业经验的“90后”青年孟章立带着团队来了。“通过无人机,我们看到了整个古建筑群的构造,像‘新一堂’‘继述堂’‘孝义堂’……它们自带一种历史赋予的美感。团队成员也多次走访村子的角角落落,挖掘古村落的人文魅力。”

  2023年6月,在镇村与第三方团队的合力推动下,“爱在溪北·观夏婚礼秀”在村里举行。“新一堂”穿上了红装,靓丽的青年男女在这里演绎了一场传统中式婚礼。

  古建筑成了喜事秀场。这场活动在媒体和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后,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注意。婚礼秀刚结束的当月,就有5对新人前来咨询场地。在那之后,自发到溪北村来拍婚纱照的新人,更是不在少数。

  大家欣喜地感知到,溪北村在“婚礼圈”似乎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打好特色牌业态更多元

  现在的溪北村,有了对外运营机制。根据新人不同的婚礼需求,村里推出了价位不等的服务套餐,留守在村的老人,偶尔也能赚点“外快”。

  老村、老人、老手艺,多重“老字号”元素叠加,让溪北村的中式婚礼品牌逐渐走出本土,吸引到外地青年的关注。

  这几天,马国海就忙着跟一对上海的新人确认婚礼行程。他忙得很高兴。“我们终于让更多大城市的年轻人认识了溪北,走进村里。”

  “未来,镇里也将为溪北村提供更大资源支持,‘爱在溪北’的故事会讲得更深、更远。”统筹、策划、打造了溪北村中式婚礼品牌的璜山镇宣传委员钟敏感对此颇有信心。

  她说,溪北村还有新的品牌小目标。“感受到年轻人带给小山村的活力后,我们正推动多项以青年为主要受众的活动在溪北村落地。”

  例如,这两年夏季,璜山镇都会在溪北村举办“溪北夜市”。咖啡、烧烤、传统小吃……活动期间,每个摊位前都聚满了人。最火爆的时候,一天能吸引游客上万人,仅一个烧烤摊,一晚就有近万元营业额。

  “只要有活动在村里举行,原本冷冷清清的小山村就能人气大增。”马国海说,现在村里一年的游客量能达到近5万名,这个数字,放在两三年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

  而更让大家感到“再忙也值”的是,如今的溪北村,村集体经济已突破百万元。“村子热闹起来了,村民们生活富足起来,这正是我们的目标和动力。”马国海说。

  村民们似乎也开始习惯逐渐热闹的生活。

  离开村子前,一名打了数次照面的老人不舍地向我们挥了挥手:“年轻人,欢迎常来。”

  这是老人的热情,也是老村的热情。

  徐添城 王啸天 王伊然 翁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