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鱼共生”闯新路

农村信息报 2025年01月18日 吴可蒙

  鱼塘巡查,晾晒鱼干,市区送货……临近春节,绍兴市越城区方圆观光农业园负责人陆家欢异常忙碌。今年31岁的陆家欢是一位典型的“农二代”。长期待在田间的他做事专注沉稳,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现在农民也能评职称,政策越来越好了,更加激励我们探索新农业。”陆家欢如是说。

  多年来,陆家欢一心扑在农业上,通过不断摸索,逐渐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闯出一条“藕鱼共生”的养殖新路,同时也带动了农业园休闲观光业务,成功创建市级美丽渔场,年游客量超10万人次。

  创新鱼塘养殖模式

  近期,位于皋埠街道吼山风景区旁边的方圆观光农业园游客络绎不绝。“现在正值销售旺季,我们的当家产品甲鱼卖到200元一公斤,尽管比市场上普通甲鱼的价格贵,但还是广受消费者欢迎。”陆家欢颇为自豪地说,这得益于自己探索的“仿生态”藕鱼共生模式。

  陆家欢的父亲有着30多年传统甲鱼养殖经验,从育苗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陆家欢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很多“土办法”,也产生了浓厚兴趣。10年前,陆家欢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毕业,从父辈手中接过渔业养殖的接力棒。当时,在陆家欢看来,父辈的渔业搞了二三十年,一直采用传统的单一养殖模式,亩产没有大的变化。奔着提升养殖效益的目标,陆家欢开始探索新模式。

  通过收集各类资料以及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陆家欢大胆设想出种植业混合养殖业的模式。当时这种模式省内比较少见,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陆家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初,他拿出5亩池塘作试验。

  “开始遇到不少问题,比如鱼苗和莲藕的比例不恰当,导致试验失败。”陆家欢说,投放鱼苗的顺序不恰当,也会功亏一篑。如鱼苗放早了,莲藕才刚生长,芽头就会被鱼给吃掉,导致莲藕歉收。

  通过不断尝试,总结经验,两年后,他摸索出了门道。根据养殖塘的大小,鱼苗和莲藕的比例等各项数据基本做到了量化。陆家欢说,通过这种“仿生态”模式,养殖场自成生态链,减少了病虫害,养出来的水产品更加绿色天然、口感鲜美,效益提升了15%。

  “藕塘中有许多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可为甲鱼提供饵料,而甲鱼的粪便和残饵可为莲藕提供有机肥料,同时甲鱼的活动还可疏松土壤,为莲藕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产出的甲鱼质量很好,可以和野生的媲美。”他说。

  如今,陆家欢的“仿生态”养殖塘已经发展到了30多亩,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模式,每年亩产500公斤的莲藕,增收较为明显。

  爱钻研的农创客

  与传统一代农人不同,农创客更加注重理论结合实践。陆家欢便是这样的代表,他把多年来的养殖经验进行总结,发表论文,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与广大养殖户分享。

  另外,他还申报了新型实用专利,发明了“水产养殖净排水防逃逸设备”。为保证水产更好地生长,养殖塘的水要不定期更换,但陆家欢发现,每次净排水时,甲鱼都会从管道逃逸。为此,他发明了一个网状的设备,并将其安装在池塘里,可以有效防止甲鱼逃逸,减少损耗。他还担任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行风监督员,促进先进水产技术推广普及,并构建绍兴渔业科普馆,获得绍兴市基层特色科普馆认定。

  近几年,我省不少农民获得农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这让陆家欢信心倍增,他说:“农民评职称可以激发农民技术人员的创新潜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于是,他主动审报相关课程,参加学习培训,再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成为绍兴市较早一批考出农业经理人高级工证书的人。

  “考出技能等级证书,不仅可以拿到人社局的相关补贴,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对农业园的日常管理,引导从业者去思考复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调整。”陆家欢说,他还积极带徒传技,创办越城区技能大师工作室,辅导20多名农创客参与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他还被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中心认定为考评员。

  作为越城区农创客联合会秘书长,陆家欢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前不久,他到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特邀农业创业导师,与学生分享各项农业政策以及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经验,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农业。他还多次参与绍兴市新青年下乡等活动,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农业领域,为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吴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