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大塘源村:

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农村信息报 2024年10月26日 付名煜 吴丽萍 张羽

  “以前在家带孩子,没有收入来源,现在一有空就来这里采香菇,每天有100多元收入,真是太高兴了!”在庆元县濛洲街道大塘源村食用菌数字化未来农场的数字化温控出菇棚里,一朵朵菌菇开得格外茂盛,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香菇。

  5年前,大塘源村因地制宜,围绕庆元优势产业——香菇,大力挖掘自身造血潜力,通过引入外来资本实现多元化发展、综合开发低丘缓坡整合出租、促成人才与科技等资源要素集聚,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3万元,今年预计将超过百万元,实现了精彩蝶变。

  闲置土地架起菇棚

  从庆元县城出发,车行不到20分钟就到大塘源村。在这里,一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拔地而起。

  村党支部书记叶忠良说,尽管距离庆元县城并不远,但以前的大塘源村,田地零星分散、贫瘠坡陡,多数处于闲置状态,村民虽也栽培香菇,但因管理方式粗放、规模小而散,产业发展迟迟不见起色。

  思路决定出路。针对低产田、闲置农田多的情况,大塘源村决定采用聚零为整的做法,把这些田地统一流转,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对外招租,吸引资金和人才、技术等。在濛洲街道的支持下,党员干部带头置换土地,村集体集中收储,腾出连片发展空间,最终将全村600多块零散地块平整为56块3亩以上的大田。叶忠良说,不到一年,村里就发展起香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70余家。

  每年7月到11月中旬,是菌棒养菌的关键时期,大塘源村到处是繁忙的景象。在养菌棚里,种植户早早进场,有序开展消毒、打孔、种菌、码堆等工作,为香菇上架培育、丰产增收做准备。

  走进种植大户周小龙的养菌棚,放眼望去,一根根菌棒整齐摆放在金属架上,表面已布满了菌丝。在养菌过程中,周小龙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倾囊传授给村民。

  2019年,吴家森作为香菇种植大户被引进大塘源村,他先后承包了40亩土地,投放30多万根菌棒,还建起了一条年产100万根菌棒的生产线。如今,附近村庄的菇农不用四处奔走采购、准备原料,只需购买现成的菌棒就可以栽培香菇。

  “村民不怕辛苦,只是苦于没有门路。有了种植大户带头示范,大家种植香菇的积极性提高了,技术也提升不少。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大塘源村变得炙手可热。”叶忠良说,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村里的土地年租金从过去每亩300元涨到了如今的2000元,土地入股村集体的村民获得分红收益是自主经营的7倍以上。

  香菇综合服务大楼、香菇现代化产业园、省级共富工坊……如今的大塘源村,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的产业重塑。

  香菇产业风生水起

  在大塘源村食用菌数字化未来农场,一排排大棚蔚为壮观:连片的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组成一个巨大的蓝色“保护伞”,“伞”下是一排排现代化温控大棚,菌棒架上,一茬茬香菇正茁壮成长。阳光通过光伏板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为大棚里的空调供能,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植香菇的“菌光互补”项目,已成为村民致富的“绿色法宝”。

  香菇性喜温凉,每年夏季,总有几个月是香菇种植的“难产期”,为给大棚降温,菇农们在菌棚顶上搭建遮阳网,但效果并不明显。2021年,村干部先后赴福建福州、我省武义等地,考察当地的食用菌产业,成功引进了一批现代化生产企业。

  浙江鼎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大塘源村建起了60个光伏控温大棚。通过电脑控制空调,可以将大棚的温度、湿度控制在出菇的理想范围,实现全年产菇。公司经理吴荣海说,今年7月以来,这里成为庆元唯一能全年出菇的基地,香菇价格水涨船高,每公斤售价达24元,还供不应求。

  此后,濛洲街道陆续引进菌棒生产、香菇栽培、香菇烘干销售等龙头企业,布局全产业链,打造食用菌共富工坊,派驻“红色管家”,实现“在链上学最新理论、在链上聚最大资源、在链上强产业技能、在链上育人才队伍”,推动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村口的庆元县菌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初选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正忙着修剪、挑选干菇,他们手法娴熟、剪刀飞舞,摞成堆的香菇很快就完成了分级筛选。一旁的烘干车间里,浓郁的干菇香气扑鼻而来,50台热泵节能烘干机正高效运作。“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能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分6个阶段烘干香菇,比传统烘干模式更安全、高效。”销售经理杨迪皓说,这些设备在2022年上线,为当地菇农提供烘干服务。

  在新设备的加持下,香菇生产过程更加规范、标准,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每公斤干菇收购价上涨了10元。不仅如此,新设备的投入也让菇农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如今,大塘源村的香菇年交易规模超过5000万元,带动5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增收600余万元,香菇已成为大塘源村及周边村民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

  核心产区呼之欲出

  菇棚里,一根根菌棒爬满了网状的菌丝。对于大塘源人来说,这一条条菌丝就像美好生活愿景的延伸,改变了村庄的“长势”,最终变成了一朵朵浑圆饱满的香菇。

  产业兴旺的背后,离不开“有形之手”的推动。去年,庆元规划实施了“631千亿工程”,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其中,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16亿元的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就位于大塘源村,项目建成后,大塘源村将成为庆元县食用菌产业核心区。

  借着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东风,大塘源村制定了“一园三区”的产业规划,对未来几年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定下了具体目标。在浙江鼎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面,挖掘机轰鸣不断,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正在加紧平整山地。这74亩土地,是该公司的二期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光伏控温菇棚、现代化养菌棚等。与此同时,大塘源村还与庆元县国投集团合作,投资8000万元建起了占地近75亩的食用菌冷藏保鲜库,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在大塘源村,一个以村庄种植大户、企业等市场主体为核心的高效农业样板区正加速形成。

  站在村委会办公楼前,濛洲街道党工委书记甘庆军向笔者描绘了村庄的产业发展方向:同步建设县域范围最大的“林—菇”共育研学教育体验区,从剁花法、段木法到代料法,各种栽培技术和模式都能在村里看到、体验到,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基于独特的农业文化底蕴,濛洲街道还计划以大塘源村为核心,流转闲置农房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康体养生度假区,推动村域三产融合发展。

  据介绍,产业园全面落成后,各生产环节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逾万元。

  与“菌”同行,以“菇”为链,一个产业的集聚发展,带来的是聚变式效应。如今的大塘源村,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活力与希望,孕育着下一轮更加精彩的乡村蝶变。 付名煜 吴丽萍 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