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风情 吕永江\文
在家夜翻图书,忽然看到“胸有成竹”这个词,不由得笑了,因为我真遇到过“胸有成竹”的古树。
那是2006年春节后的一天,刚调到嵊州市里南乡工作没几天的我,到位于象山顶上的西景山村走访。当时村里正在开展“千万工程”建设,争创省级小康示范村。在村边的古树群里,村民正在清理树群间的杂物,铺设林中小道,搭建健身设施。我看到有一株独立的苦槠树,树干需两三人才能围抱,在树干高五六米处长出许多树枝,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就像一个威武的卫士守在村头,保护着一方百姓。忽然,我看到树枝丛中竟然有一根两米多长的毛竹枝头一起在风中飘摇,再仔细一看,原来在树干上部发枝处有个开裂的小树洞,恰如古树的胸口,一根毛竹就从中长了出来。那随风轻舒广袖的竹枝,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我脱口而出,这不就是“胸有成竹”嘛!
再走近一看,树上挂着一块嵊州市人民政府1999年颁发的树牌,写着“古树名木,树种:苦槠,树龄约200年以上”。早前这棵树一定是实心的,胸口根本没有立“竹”之地。又看这株古树周边,并没有发现其他毛竹,只在百米开外的古树群边有零星几根毛竹,想来是那里的竹鞭一路钻地过来,刚巧将这根毛竹“种子”——竹笋留在了这株古树根下。完全可以想象这根毛笋破土而出时的尴尬窘境。人家的毛笋一钻出泥土,就见到了明亮的天地,沐浴到春风,有了阳光的照耀,轻松自由地长成了挺拔的毛竹;而它钻出泥土发现竟然是树穴黑暗又狭小的空间,没有春风吹,也不见阳光照,更不知能不能出头?但它不怨竹鞭给它生错了地方,也不怨苦槠树挡住了风遮住了阳光,秉持向上生长的初心,凭借着竹鞭给予的能量支持,追逐日月光华,娇嫩的竹竿始终坚持在树的空穴中向上、向上、再向上长,穿过空穴内不知道多少枝枝蔓蔓,终于长到树胸的洞口,破“树”而出,摆脱了阴暗,见到了阳光。
古树,拥抱住纤纤毛竹;毛竹,巧长在古树胸中,相生相融,这是天作之合,也是树竹之缘,实现了彼此的成全,精彩地呈现了成语“胸有成竹”之景,也让象山顶上的西景山村多了一道别具一格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