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乡村运营跑出“嘉”速度

农村信息报 2024年10月26日 张枥元

  □见习记者 张枥元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近年来,人们对乡村游的热情愈发高涨。嘉兴市紧跟这股“休闲乡旅热”,全面构建乡村“有景看、有人来、有钱赚”的良性运营生态。

  摸清“家底”布新局

  “一村一品,百花齐放,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韵味。”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做了大量的摸排工作,结合每个村子的地理位置、景观建筑、人文遗产等要素,将上百个村子梳理划分成6个板块一体推进。这样的错位规划,既减少资源浪费,又避免审美疲劳。”

  海盐县澉浦镇六里村,粉墙黛瓦,小河潺潺,处处散发着诗意。这里是当地重点打造的以“名人隐居、文化休闲、乡村和谐”为内涵的“艺术乡建”样板,探索“艺术+”共富新路径。该村以朱家门为重要点位,打造“宋韵六里堰,诗画朱家门”文化品牌,同时引入诗人白地、学者金纲等11名文艺名家,建立“白地三影”“堰上水彩画院”等文化工作室,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艺术体验。

  艺术吸引来的旺盛人气催生了村子多元业态。黄鳝汤、老范的壹点心忆、草木间等餐饮民宿相继入驻,逐渐形成“吃住行学游娱”的消费体系。“打造这些艺术区块,一方面是吸引游客,带动村子增收;另一方面是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六里村党委书记干周平表示。

  桐乡市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史志上记载的人物多达数百位,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茅盾、丰子恺、伯鸿三位文化大家。近年来,桐乡市积极依托三位文化名人发展“文化IP”,擦亮文化大家IP“金名片”,举办茅盾文学新人奖颁奖典礼、茅盾研究峰会,建设丰子恺艺术中心、子恺学校,打造伯鸿城市书房、全国阅读品牌精品“伯鸿书香奖”……

  在石门镇墅丰村,家家户户的农房外墙上都绘有大幅丰子恺漫画,村落中的废弃水塔被巧妙改造成了观赏风车,木质高架上悬挂的蓝印花布随风飘动,还有形态各异的铜像,再现了丰子恺漫画中的许多故事场景。远远望去,整个村落充满了生动趣味。游客可以在石板路上悠闲漫步,欣赏荷花池的宁静,或在摇椅上静待日落,感受乡村的美好。村中还建设了子恺餐厅、子恺漫居、子恺染坊、振华书院等业态,完美融合了文化与生活。

  跨界融合兴业态

  “蚕、桑、菱、粽作为嘉兴的传统符号,是农业更是文化。利用这些符号,我们打造了‘非遗’工坊、民俗体验馆、乡村博物馆,策划培育了南湖菱画体验、平湖糟蛋制作、蓝印花布印染等研学项目。”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占地100余亩的田间自然学校研学实践基地,是学生们体验研学的好去处。和着孩子们的雀跃欢呼声,蓝天下,纸鸢缱绻;廊檐里,围炉煮茶。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够体验到亲手制作蓝印花布的乐趣,还能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制作技巧,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家长们同样可以参与其中,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农耕文化,享受亲子时光。“亲手播种,亲手染布,让孩子参与农活、感悟艰辛,这段体验非常难得。”和女儿一起体验研学的张女士对记者说。

  除了文化,嘉兴市的“体育+”跨界融合也非常成功。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紧跟潮流,利用像‘村BA’‘村超’这样的热门IP,盘活稻田景观周边的空地和废弃养殖场等闲置空间,嵌入式地建设了许多乡村足球公园等‘硬核’场地,引进了全国旅游城市定向赛、长三角村级足球联赛、追潮马拉松等高端赛事,同时植入主题餐厅、文创中心等文旅业态,尽力将观赛群众‘留住’,转化为乡村游客。”

  “锵!”球棒一挥,清脆响亮的声音直击人心,进攻、防守、击球、跑垒,一场棒球赛随即展开。在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2018年,徐家埭村投资600余万元,将一块2.2万平方米的荒地改造成了全国首个符合标准的青少年“乡村棒球场”,成功吸引了多场国家级和省级棒球赛事。作为“中国棒球第一村”,一场场国家级、省级的棒球赛事在徐家埭村挥杆,棒球运动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培养了兴趣。“‘棒球村’的名气打响了,村民们都很自豪。”徐家埭村党委书记刘建群介绍,通过“公司+社会资本+村民”的模式,村民们参与到公司经营和股份分红中来,实现了增收,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700万元。

  “抱团”共创“嘉”品牌

  “想盘活乡村运营,‘抱团取暖’势在必行。”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未来嘉乡”为乡村运营总品牌,嘉兴各地积极谋划建立乡村运营子品牌,在该市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美丽乡村精品线、精品村落,统一设置品牌标识、植入品牌LOGO,打造“1+7”嘉兴市域乡村运营品牌体系。目前,该市累计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50条,每年吸引4000余万人次打卡。

  嘉善县的“梦里水乡·乡伴西塘风景线”纵贯西塘镇全境82.92平方公里,以5A级西塘古镇景区为核心,串联起荷池村、红菱村等多个美丽乡村,形成了一条集古镇旅游、水乡风光、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最江南”美丽乡村风景线。荷池村位于西塘镇西侧,与古镇景区仅一桥之隔,穿过由迎秀桥桥洞改造的“时光隧道”,景区游客便能到达荷池村。通过“抱团”打造全产业链,荷池村有效吸纳了西塘古镇景区的溢出效应。

  而浙北首条水上精品线——“漾舟湘溪 水映洲泉”水上美丽乡村精品线,由桐乡市13个村“抱团”运营,结合“水映”视觉,将蚕桑文化、湿地文化、古桥文化、水乡渔业、智慧牧业等文化底蕴和特色农业融入未来乡村建设理念中,将洲泉西部典型的水乡湿地特色和浓厚的江南水乡情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仅半年收益就达200万元,周末日均流量稳定在1000人次以上。

  除了“一线一景一田园”,更有“一花一果一产业”。结合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嘉兴市发挥水稻、果蔬、花卉等产业特色优势,积极开展产品体验、乡村直播等专题活动,打响“野米饭节”“小龙虾节”“槜李节”等特色农事节庆活动。今年,海盐县“稻田龙虾”系列活动在甘泉坊生态龙虾城启动。钓虾大赛、小龙虾烹饪培训、“虾皇虾后”比赛……吸引大量游客和美食爱好者涌入。海盐县成功地将稻虾产业打造成为增收致富的“关键招”、海盐农业的“金名片”。

  今年1-9月,嘉兴全域乡村休闲游共接待游客3226万人次、实现营收3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76%、42.44%。“到2027年,我们将再成功培育100个乡村运营重点村,引育100支运营团队,将嘉兴打造为中国乡村旅游首选地。”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