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青蟹“西游记”

农村信息报 2024年10月19日 李松

  □本报记者 李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土地盐碱化严重。为保持土壤酸碱平衡,当地每年需用大量塔里木河水对其压碱,造就了4300余亩的盐碱水域。然而,就是这样一湾外人眼里的“死水”成功孕育了来自三门的青蟹。三门“鲜甜味”何以一路“西游”,成为当地水产养殖业的新“疆味”?

  技术攻关 打破青蟹养殖传统

  清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养殖户们早早来到蟹塘边,期待收获这里的第一批青蟹。随着一声令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看着一笼笼个大肥美的青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打小在沙漠长大,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肥的青蟹……真是太壮观了!”养殖户李云涛兴奋地说。

  “此次试养证明,我们的青蟹完全可以适应新疆的水质和生长环境。”三门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监事长、新疆三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向记者介绍,今年5月,3万只三门青蟹苗从台州空运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十六团新开岭镇,开启“西游”旅程。经过5个月的试养,当初米粒大小的蟹苗,已蜕变成“金爪、绯钳、青背、黄肚”的沙漠青蟹,蟹塘里一派丰收盛景。

  青蟹,以其壳薄、膏黄、肉嫩、味美而闻名,素有“海中黄金、蟹中臻品”的美誉,是三门水产养殖业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浙江唯一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的经典产业,产值超70亿元,品牌价值超48亿元。这些原本生活在东南沿海的珍馐,如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盐碱水域安了家。

  然而,沙漠青蟹的丰收并非一蹴而就。利用盐碱水养殖海产品,需攻克三个难题:能否养活?能否养大?能否量产?青蟹养殖专家及宁波大学技术团队给出了答案。

  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团成员、宁波大学教授王欢说:“我们根据这里的水域特质和气候条件,每天对水质进行监测、调控,补充蟹苗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补充离子肥和菌藻等,确保水质适合青蟹生长。”

  为了攻克盐碱水养殖海产品技术,前期,宁波大学技术团队多次到一师阿拉尔市调研,多次测试、筛选,最终突破技术瓶颈,让戈壁滩成为丰收塘。“今年4月,我们每亩放白苗1200个,5月份每亩放瓶盖苗800个,经过几个月的养殖,青蟹长势和三门持平。我们对养好沙漠青蟹很有信心。”王欢说。

  一系列科技措施,逐步攻克了阿拉尔盐碱水养海产品的三大难关,盐碱地劣势变优势,成为高效养殖海产品的场所,打破了青蟹只能在沿海地区养殖的传统。

  多方合作 助力青蟹“横行”沙漠

  蟹塘边,第一锅沙漠青蟹已经出炉。“这里养的青蟹,壳更薄、膏更黄、肉更嫩、腥味更小,味道跟三门养的青蟹一样鲜甜。”李军边说,边用刚捕捞的青蟹招待客人。

  相较其他水产养殖品种,三门青蟹对盐碱水的适应能力更强,经济价值更高,养殖效益更好,优势明显。“为了让沙漠青蟹尽可能接近三门原产地的品质,我们对蟹苗和养殖水域精挑细选。”李军告诉记者。

  2023年11月,三门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十六团签订盐碱水养殖青蟹产业项目,由新疆三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阿拉尔长鑫渔业有限公司和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合作实施,示范面积100余亩,总投资200余万元。

  为保证青蟹的成活率和品质,台州援疆指挥部积极会同宁波市指挥部和三门县政府,联动宁波大学、三门养殖户,发挥多方优势,开展中高端特色水产养殖试点工作。经过近半年努力,三门青蟹苗成功适应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新环境。

  “通过调研和测量,我们发现阿拉尔盐碱水基础条件优越,水质适合青蟹养殖,且当地对海产品养殖兴趣浓厚。基于此,我们指挥部会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谋划了这个试点项目,并多次联系沿海养殖户和浙江高校技术团队,推动项目进展。目前,养殖情况与预期接近,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今年的试点工作实际,进一步撬动阿拉尔海产品养殖大产业。”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发展组与就业促进组副组长汪昱丞信心满满地说。

  通过调研,挖掘当地中高端特色水产养殖需求;通过招商引资,浙阿两地的水产养殖户走到了一起;通过科技援疆,浙江高校技术团队站到了养殖户前面,开启东西合作试养。青蟹“西游”的故事,为新疆盐碱地开辟富民产业新路径。

  “地瓜经济” 扩大青蟹养殖版图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水产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越来越大,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等海鲜先后在当地成功养殖,市场反响很好。当地多个团镇,凭借丰富的盐碱水资源,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尝试拓展水产养殖业。而在三门,青蟹由于用地、人工成本等限制,产能扩张受到制约,发展青蟹“地瓜经济”正是一剂良方。

  沙漠青蟹的成功养殖,离不开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三门农创客。2023年,三门县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考察,发现利用当地丰富的盐碱水资源进行海产品养殖,大有可为。会长毛玲君决定把家乡享誉海内外的三门青蟹引入当地养殖。“阿拉尔盐碱水资源丰富,通过青蟹养殖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和阿拉尔当地的大力支持,加上专家的技术指导,给我们开辟青蟹养殖新版图吃了‘定心丸’。”毛玲君说。

  李军说:“刚开始我们很担心青蟹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但一天天看它们长大,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如今试养成功,让我更有信心带动养殖户一起探索盐碱水养海产品的综合利用模式。”第一批青蟹开捕当天,新疆三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十六团新开岭镇又签订了1400亩“盐碱水养殖青蟹产业项目”,预计青蟹年产量可达50吨以上。

  据了解,十六团新开岭镇境内适合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的水域、滩涂超3.4万亩。从2023年开始,在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十六团先后与兵团水产技术推广站、第一师农业农村局、塔里木大学、宁波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承接“海鲜疆养”项目的科技推广和示范应用。沙漠青蟹是其中的重点项目。

  毛玲君告诉记者,沙漠青蟹的成功养殖,不仅让新疆消费者就近品尝到青蟹的鲜美,还能进一步改善和利用盐碱水盐碱地,为当地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三门农创客在阿拉尔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