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雨雪影响的茶园。
立春过后,影响我省的低温雨雪天气接踵而来,气温较低。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影响我省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果园、茶园和中药材生长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为加强春季果园、茶园、中药材等生产管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农村部果树、茶叶、中药材等专家指导组,制定了春季果园、茶叶和中药材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现简要介绍如下。
春季茶园应对低温措施
春茶是全年茶叶生产的重中之重,春季是加强茶园管理、促进春茶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而低温是影响春茶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包括寒害和冻害。寒害(或冷害)是指茶树在其生育周期间遇到反常的低温而遭受的灾害,温度一般在0℃以上,如春季的寒潮等,导致茶树萌芽推迟,生长缓慢。冻害是指低空温度或土壤温度短时期降至0℃以下,茶树植株体内发生冰冻会造成茶树冻害甚至死亡的现象。受冻轻者仅嫩梢叶片边缘、顶芽出现轻微损伤变色,对枝条影响不大;稍重者枝梢受冻,成龄叶片变色,腋芽变暗变褐;较重者部分枝梢干枯;严重冻害则会导致骨干枝和树皮冻裂,表皮与枝干分离,甚至主干纵裂、枝条枯死,树体死亡。
做好低温预防措施
预防冻害。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寒潮到来前,落实茶园行间覆草和茶树蓬面覆盖草帘、薄膜或遮阳网等防冻措施;寒潮到来时,可采取灌水或喷灌,减轻寒害和冻害;寒潮结束后,及时揭去茶树蓬面覆盖物,待气温恢复正常后,及时对受冻茶园进行修剪;对冻害程度较轻的轻修剪,剪除冻死枝叶,尽量保持采摘面;对冻害程度重的茶园,进行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剪除冻死枝条。
预防春旱。有灌溉条件的茶园,及时修整灌溉设施设备,清理蓄水池,积极蓄水备用。在茶园尤其幼龄茶园行间覆盖作物秸秆保墒。在降雨后及时浅耕松土,以利蓄水保墒。
加强茶树营养管理
增施有机肥。冬施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茶树生长、提高鲜叶质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有机肥营养含量,有条件的地区可在1月中旬至2月初,沿茶树滴水线采取沟施,一般200千克/亩左右。
喷施叶面肥。为增强茶树养分储藏,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12月份可喷施氨基酸叶面肥等营养型叶面肥1次,1月至2月再喷施1-2次,两次喷施间隔期2周,可用无人机喷施。
追肥氮肥。名优茶产区可在春茶开采前40-50天施用速效氮肥,每亩5-8千克纯氮;乌龙茶和大宗绿茶产区在开采前20-30天施用速效氮肥,每亩5-8千克纯氮。
做好春茶采前准备
检修生产机具。对采摘、加工和田间作业机具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正常使用;查漏补缺,及时采购、安装调试短缺机具。
备足生产资料。提前采购生产资料,备好春茶生产所需肥料、燃料、病虫防控用品、疫情防护装备等。
清理生产场所。清理茶园灌排沟渠,整修茶园道路,清洁加工厂及周边环境。
做好生产培训。利用冬闲期组织采茶和加工人员培训,提升采摘加工作业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果园生产管理技术
晚熟柑橘管理措施
加强树体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增强抗寒能力。采取叶面追肥、增施钙镁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增强树体和果实抗性。加强病虫害管理,增强树体树势,提高抗旱抗冻能力。
及时套袋覆膜。易发生冻害地区,在冬季霜雾和低温来临前,做好树冠覆盖,减少越冬低温落果。树冠覆盖处理可采用单行、单株或双行。在寒潮来临前,及时检查覆膜套袋情况,更换破损膜。
冻后及时修剪。在开春气温稳定回升、萌芽前后,按照重伤重剪、轻伤轻剪原则,及时剪除受冻枝叶和干枯枝叶,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并注意保护伤口。尽量不对新梢进行修剪,以确保叶面积迅速恢复,增强树势。
加强病虫害管理。柑橘受冻害后,树势衰弱,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弱,剪口、锯口、冻裂伤口多,易受病菌侵染、病虫危害,要趁冬闲期彻底做好清园,及时防治脚腐病、疮痂病、红蜘蛛、蚜虫等,减轻病虫为害。
梨园的管理技术
清理果园。彻底清理梨园的落叶、落果及果园杂草,结合冬剪剪除枯死枝、病虫枝和树上僵果。
刮树皮与树干涂白。刮除树干及主枝的老翘皮、老树皮,深度以露出浅褐色皮层为宜,不应刮破形成层,刮皮后及时对树干或主枝的分杈处涂白。涂白剂成分配比:生石灰10千克、食盐1千克、石硫合剂原液3千克、水35-40千克,再加食用油0.2千克或粘土2千克。涂白时需均匀,以不流不滴、干后不翘和不脱落为宜。
施用有机肥。可施用腐熟农家肥料混合少量磷、钾肥,或商品有机肥,采取沟施法,于树冠外缘垂直投影处挖沟,沟宽度、深度40-50厘米。
防范倒春寒。梨树花期较早,花前7-10天对梨园灌透1次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面温度,推迟开花3-5天,能有效预防倒春寒危害,也有利于提高坐果率。为减少落花,花期不宜灌水。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降温前2-3天喷施0.3%硼酸或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多糖多肽类等防冻液,可有效减轻倒春寒危害和冻伤。倒春寒发生后,如大雪覆盖要及时震落,再追施少量水溶肥并配合浇水,恢复树势。开放较晚的花,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倒春寒影响幼果发育,坐果后要及时疏除畸形果。
设施果树的管理技巧
及时检修棚室。定期检查棚室各个部位是否有破损、松动、变形等问题,及时修复,排除安全隐患。及时清除棚膜上灰尘杂物和积雪等,保持棚膜内外清洁,增加光照。
做好环境调控。通过草苫(棉被)揭放、放风、人工加温、灌水、覆盖地膜等措施调控设施内温度和湿度。如遇连续阴天,在做好棚室保温工作前提下,可采取电灯补光措施,增加作物光合效能。
加强肥水管理。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按照适地适树、少量多次原则,进行合适肥料配方的肥水供应。
强化绿色防控。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强化农业、物理和生物等绿色防控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落实防灾措施。采取在棚室前底角铺设草帘、在垄沟铺设稻壳稻草、在棚室入口处设置档风板等方式保温增温,防止遭受冷害冻害。极端天气过后,要及时除雪、除冰,通风降湿,增加光照,减少病害发生。天气突然放睛、升温较快时,要逐步揭帘,留出缓冲适应时间。
中药材生产管理技术
预防低温冻害
1.木本类中药材
清沟培土。一般培土40-60厘米,增加根系深度,保墒增温,避免低温冻害。同时可结合灌水施用水溶肥,提高植株抗寒力,减轻冻害对根系的危害。
覆盖捆绑。用稻草或其他覆盖物覆盖行间提高地温,有条件地区可用稻草等捆包树干,并在地面植株主干处培土压实,保持地温相对稳定,减轻寒风直接侵袭根部。
树干涂白。将涂白剂均匀刷在树干四周,可有效减轻冻伤,也可防止病虫危害,促进树木生长。为提高涂白效果,早春可择机再刷一次。
延迟修剪。避免低温危害,树体整形修剪时间适当推迟至来年2月至3月。但病虫枝须及时清除,以减少来年病虫害发生。
2.多年生草本类中药材
清沟培土。及时清沟理墒,防止低温冻雨导致中药材烂根。配合清沟,可培土10-15厘米起到保温的效果,如有条件可培土后再覆草,防冻效果更好。
施足基肥。多年生草本中药材秋冬季要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能提高地温、防冻保暖,也能冬肥春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中药材生长。
覆盖防冻。对于根茎类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赤芍、桔梗等,冬季要覆盖8-10厘米厚度的稻草、秸秆等覆盖物,既可阻挡冷风侵袭块根减轻冻害,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增温作用。
浇透冻水。上冻前,对药园浇透冻水,可有效延缓土温下降,降低极端低温的危害。
设置防风障。如在人参、西洋参、黄精等农田种植园四周用防寒布或作物秸秆等遮挡,可有效预防、减轻冻害。对铁皮石斛等设施栽培药材,要及时修复破损的棚架和覆膜,加固荫棚设施,防止倒塌和破损导致中药材受冻。
强化灾后生产管理
木本类中药材。待天气好转,要及时拆除捆绑树干的稻草等防寒物,恢复树干生长状态,清除断枝及植株坏死的地上部分,对于整株冻死的,要将根部全部挖出,及时对受灾药园查苗补缺。
多年生草本中药材。出苗前,须及时撤掉防寒土与防寒物,先撤防寒土,再撤防寒物,化一层撤一层,直至将防寒物撤完,促进地温回升,提早出苗。
加强肥水管理。通过施用水溶肥、草木灰等措施,增加植株营养。做好清沟排水,进行浅松土,降低田间湿度,提高土壤升温速度,促使植株快速恢复生长。
加强病虫害防治。受冻植株长势差,抗病虫能力弱,易发生病虫害,须及时喷施生物农药与高效低残农药,预防冻害伤口的病虫害入侵。
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