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报 科技 A04 2022-11-261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农村信息报 数字报纸


A04版:科技

加快自主品种选育,满足人们消费需求

我省创建鲜食玉米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

专家在查看鲜食玉米新品种长势。

  “这两年,我们身边种鲜食玉米的都致富了!去年我赚了150万元!”11月14日上午,在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余杭径山科研基地,来自丽水的鲜食玉米种植大户金林美激动地如是说。她是作为农户代表受邀来参加省鲜食玉米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启动仪式的。现场展示了十余种将要推向市场的鲜食玉米新品种,金林美已经“相中”了多个“可以生吃、口感爆浆”的新品种,打算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我们从2014年开始种植鲜食玉米,但苦于没有好种子,也没有摸索出赚钱门道。2017年,我们开始种植杭州种业集团推出的水果玉米。这种玉米一根能卖到10元钱,比普通玉米的价格翻了两番,大家都觉得很有信心,我们合作社的玉米种植规模已有1500亩左右。”

  这几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口感爆浆、鲜嫩可口的甜、糯水果玉米,有的甚至可以生吃,这些被称为“鲜食玉米”。鲜食玉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欧美等国家被誉为“黄金产业”。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到了2010万亩以上,成为世界上鲜食玉米第一生产国和消费国,我省更是鲜食玉米的主要消费区域。但是我国鲜食玉米育种起步较晚,自主育种能力较弱,为了推进鲜食玉米育繁推种业联合攻关,我省决定创建鲜食玉米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

  “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个创新平台的搭建,育成高品质的鲜食玉米品种,替代进口品种,解决玉米种子‘卡脖子’难题,同时,应对越来越多的高温天气,培育出耐热性的玉米品种。”在平台启动会上,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查发现,我省老百姓对高品质鲜食玉米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从年龄层次来说,中老年人喜欢吃甜糯玉米,年轻人喜欢吃甜玉米。目前,全省每年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万亩左右,未来还有上升空间。”

  在此次省鲜食玉米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启动仪式上,创新平台还与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举行了签约仪式,省农科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杭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等多家平台单位签约,来自我省鲜食玉米行业内的多位育种家受聘成为该创新平台的专家,共同探讨鲜食玉米品种的培育和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共同富裕。

  创新平台旨在集聚我省科研、种业企业、加工企业、技术推广、种植主体等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资源,切实解决我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市场急需的突破性、进口代替型品种,推动鲜食玉米种业科技多样化多层次创新,形成鲜食玉米产业由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加快我省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启动仪式上,与会人员观摩了创新平台位于杭州种业集秋季鲜食玉米展示示范现场,对70余个甜、糯(甜糯)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现场考察与筛选评价,品鉴了“杭糯玉21”“杭彩糯710”“浙科甜6号”等10余个重点筛选品种的蒸煮品质,准备明年向全省推广。不少品种的田间表现和蒸煮品质受到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经销商代表根据所在市场的需求,纷纷签订预约采购计划。

  “鲜食玉米的种植效益非常好,今年,建德玉见农场的高品质鲜食玉米一亩能有两万元钱的收入,即使种植普通鲜食玉米,一亩也能增收5000元左右。我们希望到2025年,创新平台育成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推广种植60万亩以上,同时研究出绿色高效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模式,比如‘鲜食马铃薯+鲜食玉米+大豆’,提高种植效益,改善土壤结构,发展绿色农业。”杭州种业集团利丰公司副经理赵捷说。

  作为鲜食玉米的国内推广领先者,杭州种业集团是此次省鲜食玉米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启动建设的牵头单位。杭州种业集团自2017年揭牌运营以来,牢记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的初心使命,加快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已有8个新品种先后获评全国或全省十佳(优秀)品种,实现了杭州市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审定和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国家审定双项“零的突破”,逐步形成自我核心技术体系和拳头品种,在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工作中展现出“头雁”风采。

  汪玲 蔡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