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天星直播基地直播间。


大黄鱼养殖基地。
“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渔家姑娘的织网歌谣还在榕树下飘荡,新一代赶海人已踏浪归来。曾经跟着潮汐涨落的洞头海岛,如今正被一群“踏浪青年”唤醒,他们挥洒汗水、施展才华,奔向大海、跑向未来,与家乡“双向奔赴”。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扎根洞头渔村的两位农创客,感受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俞鲁航:网络“鱼贩”拓赛道
今年38岁的俞鲁航,在返乡创业前已深耕电商行业十余载,并在业界崭露头角。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将电商的火苗带回家乡,让洞头丰富优质的“土特产”“走出去”,让家乡父老乡亲的腰包鼓起来,让更多人领略洞头的独特魅力。
2023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洞头招商组走访了俞鲁杭的企业,向他抛出回乡创业的橄榄枝,这让他更坚定了信念。当年,他在东屏街道东岙村建立了满天星直播基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为当地渔农产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俞鲁杭渐渐发现,面对的挑战远比他想象的严峻,但他并未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
招应届毕业生、从“小白”开始带,开办培训课程、做渔农产品品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俞鲁航的团队由原先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37人,网络文旅产品销售额超1200万元,培训渔民渔嫂近千人次,带动就业60余人,带动东岙村内渔农民人均增收3.2万元。他本人更是获评首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浙江省直播公益活动“家乡好物推荐官”等荣誉称号。
针对东岙古村落、滩涂等资源利用率不高,他主导开发了霓屿滩涂泥滑公园,并通过互联网迅速引爆,丰富了海岛旅游新业态;面对源源不断的外地游客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他免费提供摊位供村民售卖渔货,带动当地渔农民就业增收。
除了事业上不断拼搏进取外,俞鲁航还谋划实施了“青村108大队”入乡计划。依托洞头推出的青年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政策,与区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共同为创业青年打造了一个融“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开放式海边社区,面向和他一样的返乡青年,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来到洞头、体验洞头、爱上洞头、共建洞头。
谈及未来,俞鲁航表示,他的创业团队更像一个服务平台,不仅自己创业,更希望能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干。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创业基地已成功落地,除了自己办公之外,还开放了5个共享直播间,希望能帮助更多想从事电商的洞头人,助力洞头企业快速进入电商赛道。
孙剑:“海归”洄游山海间
“在外投资创业不如在自己家乡投资创业,还可以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留下产业才能留住人。”父母的话深深刻印在孙剑心中,也为他回乡创业埋下伏笔。
出生于洞头鹿西乡的孙剑,在2015年海外求学回国后,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投资了一家涉及虫草种植的生物医药企业。“虫草作为一种天然的抗生素,为什么不能添加进饲料,用于养殖家乡的大黄鱼呢?”孙剑萌生了回乡生态围网养殖大黄鱼的想法。
说干就干,孙剑马上组建起了金丰海洋牧场项目的初创团队,历经考察、勘探、论证、前沿技术小试等阶段,最终把大黄鱼养殖地确定在自己的家乡——鹿西乡。
2023年,经过多年的酝酿,金丰海洋牧场项目正式启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建起了两座围网养殖平台,走在排架上,低头就能看见湛蓝的大海,20万尾大黄鱼鱼苗被投放至围网内。
养鱼、智慧养鱼、生态养鱼……孙剑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现代化养殖理念,在牧场建设中根据海底地形以及多层级生态分布,营造契合大黄鱼自然成长的原生海洋环境,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自然水体交换,让大量小鱼小虾作为天然饵料游进养殖区,实现自然捕食,让大黄鱼在“运动”中锻炼体质。同时,团队还把虫草种植与海水养殖紧密结合,研制出大黄鱼虫草饲料,让大黄鱼吃上“虫草药膳”,进一步提高大黄鱼的抵抗力。
“我们想养出更加健康、更加接近野生口味的大黄鱼。”孙剑表示,除了养好鱼以外,团队还做了远期规划,将以数字化智能平台系统、多层级绿色循环生态养殖模式等全新“配置”,替代传统养殖模式。计划通过植入超声波诱鱼、监控预警、智能投喂、低空飞行器巡检配送等多种科技养殖应用,开发线上“云牧场”,吸纳更多城市的“云农人”认养大黄鱼,实现远程养殖。后期再考虑融入海岛文化、海上娱乐、休闲文旅等元素,实现全产业链贯通,为家乡创造更多的现代渔业价值和文旅产业机遇。
目前,孙剑的金丰海洋牧场团队已吸纳周边20余名渔农户参与养殖和生产,解决了他们的再就业问题。谈及未来,他计划把省内其他成功的农文旅融合经验搬到鹿西,引来游客、留住游客,打破渔农业的传统刻板印象,服务更多养殖户和企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