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佳味
天气渐暖,春潮涌动,之江水域,一幅生机勃勃的“水上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近日,在兰溪市赤溪街道柳塘村鸿鹏养殖基地里,工人们撑着自制浮船,将一兜兜兰江蟹苗运到养殖塘中央,随着网兜打开,“蟹宝宝”争先恐后跳入水塘。“我们主要采用自主繁育蟹苗的方式,从源头把控品质,保证了螃蟹的质量。今年我们按母蟹每亩3000只、公蟹每亩2000只的密度进行投放。公母分开养,方便管理,存活率就会提高,母蟹在中秋节前就能上市。”兰溪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崇康介绍,公司养殖面积共有260亩,去年采用公母蟹分塘养殖模式,经济效益不错。现在,公司的蟹苗除了供自家养殖,还供给本地其他蟹农。
兰江蟹以其肥满的肉质和鲜甜的味道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兰江蟹对水质要求高,蟹苗‘搬家’前,不仅要对池塘进行消毒杀菌作业,还要在干塘时移栽水草。”孙崇康介绍,栽种水草可以净化水质、丰富饲料,在高温天气下,适量的水草还可以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直接影响螃蟹的收成。为了找到合适的水草,他从外地引进了多个品种逐一尝试,今年在池塘里种了高温草和低温草两种品类,给螃蟹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孙崇康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手机上的水体监控数字化平台,实时查看水塘的溶氧值、氨氮量、pH值、水温等数据。“现在,依托这个智慧数字渔场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全方位监测和管理螃蟹的养殖环境、水质、生长状况等,提高养殖效率和品质,而且节省了人力,养殖效益也不断提高。”
近年来,兰溪市不但制定了兰江蟹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还形成包括苗种研发中心、养殖示范基地、教育培训中心、电商平台、仓储物流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同时,该市成立了“蟹逅美味共富联盟”,推动基层组织“联建”、养殖技术“联学”、发展思路“联谋”、销售渠道“联通”,实现从传统养殖到智能化、规模化、数字化养殖的转变。
眼下是投放小龙虾苗的时节。近日,海宁市黄湾镇大临村的水塘上,稻渔种养大户董月林正在加紧投放小龙虾苗,一只只小虾个头均匀、活蹦乱跳。“3月初到4月1日是集中放苗的时间段,这个时候水温适合小龙虾生长,养出的虾品质最好。一般1亩塘需要投放17.5公斤虾苗,每亩预计可收获小龙虾150公斤以上。最近这段时间,温度适宜,要是虾塘管理跟得上,只需30到40天,这批虾就能上市售卖了。”董月林2019年开始养殖小龙虾,今年分别在黄湾镇大临村和袁花镇夹山村采用稻虾连作模式,共养殖了450多亩小龙虾。“我的第一批小龙虾苗在1月20日投放完毕,3月28日前后就可以开捕上市了。”董月林笑着说。
记者从海宁市水产技术服务站了解到,海宁市小龙虾养殖起步早,技术成熟,大户每年可养殖两到三茬小龙虾,在种植水稻前可全部上市。今年全市稻虾种养面积1.5万亩,养殖户约有80户,主要分布在黄湾镇、袁花镇和海昌街道。
眼下,在罗氏沼虾苗种产业集散地湖州,新品种“南太湖3号”罗氏沼虾虾苗迎来了销售旺季。在湖州吴兴八里店镇沼虾养殖基地的打包车间内,20多个工人流水线作业,装水、放苗、充氧、捆扎,整个流程快速有序。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的水产养殖户纷纷下单拿苗,种业基地日销售虾苗达到2000多万尾。
“‘南太湖3号’罗氏沼虾不仅生长速度快,比常规品种提前20天上市,而且抗病性强,产量也高,我一次性预订了三四千万尾虾苗。”来自江苏的水产养殖户孙军成说。据了解,由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培育的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具有抗逆能力强、成活率高、上市早等优良性状,深受各地苗企欢迎。
据了解,国内80%的罗氏沼虾亲本来自湖州,年亲本供应量超过200万对。目前,湖州苗企正有序开展苗种生产工作,现阶段已繁育虾苗约40亿尾,供应全国27个省份。“湖州供应罗氏沼虾苗的企业有50余家,每年可繁育近200亿尾虾苗,可供全国40多万亩池塘养殖。”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罗氏沼虾团队负责人高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