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瑞在《经济日报》上撰文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乡村有了产业,农民才能增收致富、改善生活。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一个个富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走向全国,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饱含绿色生态的附加值,更形成品牌打开市场,培育出扎根乡村的产业链,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然而,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乡村“土特产”也面临一些新挑战。比如,一些乡村特色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产业供应链存在短板,影响市场拓展;科技创新不足,特色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文旅融合不够,产品缺少文化内涵;等等。因此,乡村“土特产”需要讲好新时代新故事。
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敢闯敢试的“领头雁”。当前,各地都在挖掘“土特产”的市场潜力,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回乡创业者要抓住发展机遇,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拓出发展新空间。
抓住城乡融合发展机遇,做足特色文章。城乡融合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资金、管理等发展要素,并释放广阔市场潜力。广大乡村要彰显地域特色,挖掘农业功能和乡村价值,培育乡村产业链供应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增收富民。如,打造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特色产业基地,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将地方名优农产品与旅游资源融合,打造研学旅游品牌,深耕乡村文旅产业链;等等。
注重科技赋能,用新思维讲好新故事。发展乡村“土特产”,需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与乡村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如,建设冷链物流延长农特产品保质期,将销售网络拓展至全国;发展网络电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特色农产品;加强种业培育改良,让特色农产品更适应消费者需求。
讲好“土特产”新故事,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产业链条上下延伸,乡村特色产业将催生农村电商、中央厨房、定制农业等新型业态,并带动更多村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