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区海岛县“去三进二”破题

农村信息报 2024年10月19日 沈璐兰

  □本报记者 沈璐兰

  日前,浙江建立了山区海岛县动态调整机制,将“山区26县”“去三进二”,调出平阳、柯城、莲都3个山区县,新增洞头、嵊泗2个海岛县,形成新的“山区海岛25县”工作体系。

  “山区26县”,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整体来看,其资源禀赋优越、农业门类齐全、特色产品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山区县自身“造血”能力,多年来,我省通过启动山海协作、构建新型帮共体等一系列举措,量身定制“一县一策”,多方位助力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山区26县”GDP均突破百亿元,其中,平阳、柯城、莲都三地GDP均突破500亿元,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跻身中游。

  “山区26县”是如何成功“减员”的?调出的3个县(区)又是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做腾挪”的?日前,记者探访平阳、柯城、莲都三地,寻找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共性经验。

  做活“融”的文章

  近年来,柯城区通过“一社一策”,积极探索片区式、差异化的未来乡村和未来社区模式,努力打造“人人安居”共富单元。2023年,该区城镇化率为78.7%,居“山区26县”第一。

  “我们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不少,网格员会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定期上门走访。每逢节日,我们都会安排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发动居民一道参加。”柯城区信安街道斗潭社区书记、主任李雯告诉记者,该社区是回迁安置型社区,也是当地城乡融合的典范社区。

  在平阳、柯城、莲都等地,“融”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推动资源融合上。记者发现,以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推动经济发展增势增能正成为推动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之一。

  在平阳县,西部山区产业发展较为薄弱、振兴速度相对缓慢,为此,该县总投资13175万元,打造全长34.6公里的“红都绿野”一县一带一片示范区,建成后预计可为相关村集体每年各增收80万元,吸纳周边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我县始终坚持项目为王,除了聚焦农文旅融合外,还重点瞄准种源农业、设施农业、农业‘双强’等前沿领域,聚力打造了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实施了一批农业技术攻关和提升项目,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今年我们县的“翱丰1号”肉鸽配套系成为浙江首个、全国第三个通过审定的肉鸽新品种,接下来我们将接洽国内头部企业,打造种、蛋、肉一体现代标准化养殖场,将种鸽核心群进一步扩大。”平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大“产”的文章

  平阳、柯城、莲都调出背后,除县域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外,以乡村产业壮大拓宽乡村产业增值空间,同样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面对青山锁门的“先天不足”,莲都区打出“拉长板”“补短板”“创新板”组合拳,持续推进出山、进山、下山“三山”共富协同改革,做强茶叶、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打响“莲都山超”品牌,目前已有30多家本地优质农企成为超市供应链企业,莲都超市门店已覆盖全国23个省市,总量超2万家,带动莲都农产品年均销售额达2亿元。

  “今年以来,莲都深入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聚焦供应链、资金链、数据链、创新链、服务链‘五链’集优工程,积极对接山外零售平台和场景,带动优质农产品进城,走向长三角、行销全国。同时,努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扶持初创人群和小微创业实体,助力莲都超市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莲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柯城区因“一县一策”点燃了乡村休闲旅游的星星之火,灵鹫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便是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该度假区位于柯城区九华乡境内,距衢州市区约1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度假区内建有亚洲最长的树上滑索、全国最长的坡地滑车、徐莫森林汽车穿越小道等娱乐设施,吸引户外爱好者和市民前去打卡体验。数据显示,2023年,灵鹫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吸引国内外游客超15.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8亿元,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约233万元。

  在大项目、新产业的加持下,山区县自我“造血”能力持续提升,成功实现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与此同时,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人口集聚能力也不断提升。对此,各县均提出了对应之法。如平阳县深入贯彻千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每年轮训农村实用人才超1200人次,并实施“新时代乡村工匠培育”工程,进一步建强乡村人才队伍;柯城区通过搭建平台、衔接资源、加强培训,持续壮大农创客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莲都区则聚焦现代“新农人”引育集聚和人才梯队建设,在创业平台、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保障,努力构建一支符合当地特色产业需求的农业人才队伍。

  做实“富”的文章

  近年来,以平阳、柯城、莲都为代表的山区县持续推进强村公司、片区组团、“飞地”抱团扩面提质,全面提升联农带农致富能力,新型集体经济得以持续壮大。

  在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全村有300多人从事农民画相关的事业,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画村”。“平时画墙画一天能赚五六百元,如果接到大订单,一幅画就能赚千元以上,真要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我们走上致富路。”归乡人毛美仙告诉记者,余东村不仅销售农民画作品,还开发出印有农民画图案的餐具、衬衫、手提包等多种衍生产品,形成了一条“农民画+”的产业链,带领大伙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受益于政策红利,平阳县昆阳镇官岙邸村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吴状热情分享了该村的“致富经”。“我们村正在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的农资储备仓库项目,其中市、县两级财政补助800万元,供销社出资200万元参与共建,‘香溢帮扶’共富工坊项目出资200万元,村里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落地一个千万级的产业项目。”吴状说,该项目是2024年平阳县开工建设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之一,建成后预计能提供150个左右就业岗位,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

  莲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截至今年6月,莲都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689.12万元,经营性收入6487.97万元;全区乡级强村公司利润3481.78万元,12家乡级强村公司利润均在100万元以上。

  当前,山区海岛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有望成为浙江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对此,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智库执行负责人胡伟斌认为:“满足调整条件的山区县及时出列,可以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我省正在为首批调出县配套制定“一县一政策”大礼包。“我们将进一步找准切口、集成资源、创新举措,把强村富民、抱团发展作为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重点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探索完善产业发展与低收入农户、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引导平阳、柯城、莲都3县以及‘山区海岛25县’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