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血压治疗的这些误区

农村信息报 2022年10月15日 严晓伟

  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对于规模庞大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的真实情况,对高血压的治疗也存在误区。

  误区一: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所以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的脑卒中与冠心病事件将分别减少38%与16%。

  在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中,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尤其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下降仍不满意的患者,除了考虑患者依从性、血压测定、继发性高血压等因素外,强调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对血压的下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以饮食为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减少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减少高脂食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摄入应适量,同时摄入足量蛋白质,合理饮食预计可降低收缩压8—14mmHg。

  每日钠盐摄入不应超过6g,同时应注意减少酱油、腐乳、味精等调味品的使用,减少含盐量高的腌制品摄入。限盐不仅可使收缩压降低2—8mmHg,还可以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

  误区二:过分关注血压数值而导致精神紧张

  据介绍,部分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血压状况过分关注,频繁测量。这种精神紧张与过度关注状态不仅不能获得准确的血压数值,而且会成为促进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应激状态可使包括血压在内的心率、体温、代谢水平、肌肉紧张度等异常升高。同时患者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状态,这是导致血压控制不良的常见因素之一。

  家庭自测血压可以帮助医生明确高血压的诊断或了解降压疗效,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具有诊室血压所无法替代的临床价值。专家建议,血压监测每天早、晚(服药前)各测一次即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当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也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一项内容。

  严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