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早稻即将成熟收割,然而超长的梅雨季、持续的强降雨导致早稻田积水过多,使得早稻成熟期推迟,也给晚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指导粮农抓好早稻后期培育管理,促进晚稻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近日,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和萧山技师学院联合举办了早稻品种现场观摩和连作晚稻生产技术培训会,来自全区水稻育秧中心、有关镇(街道)的60名责任农技员、30名种粮大户参加了现场观摩。
据气象部门消息,杭州于5月29日入梅至今已达1个多月,预计7月10日前仍不会出梅。由于今年梅雨季降雨多、温度低、光照不足,导致早稻成熟期推迟。“要抓紧清理沟渠,促进排水通畅,确保农业机械顺利作业。”在杭州富惠现代农业公司的早稻新品种示范基地,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和种粮大户一起,共商如何解决梅季雨水多给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参会人员观摩了“中早39”“中组143”“中组53”等早稻新品种的长势,以及早稻品种“中组143”不同播栽期试验和肥料施用技术试验情况。
作为萧山区粮油产业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内容,区农技推广中心多位专家给种粮大户现场演示了早稻穗粒结构调查技能,并就连作晚稻季节安排、品种选用、播种育秧、大田栽插、肥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作了讲解和答疑。培训期间,还就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消除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现象,积极扩种晚稻等进行了宣传部署。
今年萧山区早稻种植面积在7800亩左右,后作连作晚稻面积超过4000亩,比上年增加一倍多。连作晚稻存在季节紧张、品种选择余地小、育秧难度大、栽插技术性强、培育管理要求高等特点,种植风险较大。通过培训,让种粮大户尽早做好早稻收获和晚稻抢种工作,进一步掌握连作晚稻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为实现连作晚稻稳产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夏国绵